第十七章 第四节 事情正在悄悄起变化(2 / 2)
可能有人会问了,是不是皇帝怀疑他贪污腐化了呢?
其实不然,封建社会的防腐斗争还没有深入到调查官员巨大资产来源不明的阶段。在用人之际,朱瞻基也不可能因此而轻易把这位能干的元老级人物撇在一边。
那么,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这个时候,可能大家会想起马在古代的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马在战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骑兵部队必不可少的装备,后者是当时最具冲击力和杀伤力的兵种之一。
正因如此,当时中国最好的马匹往往都出现在军队里,杨荣的好马是不是也来自军队呢?
不错,他的马大多都是边关的将领送的。看到这里,可能有人看出问题来了。
专制帝王日夜都提防着臣下的威胁,其中最为担心的一种情况是朝廷内外串通。
朝中重臣对朝廷的虚实最为了解,也极富智慧与权谋手段。
而边关大将手里最多的是什么?是兵马粮草。如果两者沆瀣一气,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历代君主都想方设法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
为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杨荣会受到猜忌了。后来还是在杨士奇的极力斡旋之下,他才没有被排除出决策集团之外。
其实,朱瞻基心里也清楚,杨荣之前一直跟随皇祖父朱棣出征在外,与边将相处日久,交往密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时朱棣也没把这当回事儿。
现在,他对军队的控制当然无法与其皇祖相提并论,所以才产生了这样的忧虑。
经过此事,杨士奇与杨荣的关系更加密切,两人的合力作用在当时政务处理方面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正是以这几个人为班底的内阁在宣德一朝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这些干练的阁臣日夜在皇宫中值守,成为朱瞻基的有力臂膀。
不过,当时内阁虽有“票拟”之权,但还没有形成定制。而且,在奏章上进行御笔朱批仍是皇帝每日必不可少的“作业”。
想想朱元璋有时平均每天要处理的政事多达四百件左右,即使朱瞻基现在有内阁大臣的帮忙,也很难有那份日夜诗词歌赋、花鸟鱼虫的闲情逸致吧?他到底是怎样偷出大量的时间尽情享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