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平均5133(1 / 2)
习惯的力量里有个小故事。
一个叫丽萨的胖姑娘被丈夫抛弃之后决定要戒烟,于是她用跑步代替了吸烟这个习惯。
没想到,这个细微的变化最终却触发了她生活方方面面的改变。四年之后,她减掉了6磅的体重,开始跑马拉松,攻读了硕士学位,买了套房子,然后订婚了。
科学家扫描了丽萨大脑的图像,然后惊讶地发现她大脑的神经通路被改变了。
旧习惯的神经通路依旧在那里,过去的行为也依旧会引发它的神经活动,但新习惯建立的新通路也会产生大量的神经脉冲,前者与后者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所以旧习惯的那点刺激也就激不起什么浪花了。
比如当丽萨看到食物的时候,她大脑有关饥饿和欲望的部分依旧在活跃,但她大脑的一个新区域也有了活动,抑制了她暴饮暴食的想法。而且这种新活动随着她成功的次数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明显。
也就是说,丽萨通过养成一个新习惯建立了新的神经通路,最终“重塑”了自己的大脑,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减肥也好,读研也好,这些或许和戒烟都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丽萨的转变却是从她集中精神改变吸烟这个习惯开始的。
科学家也研究了很多像丽萨一样在短期内焕然一新的人,他们几乎都有着通过改变一个“关键习惯”,而改变生活中的其他习惯的经历。
从一件事情切入,或许会比同时启动很多事情容易得多,也有效得多。
丽萨的故事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习惯无法被消除,但可以被取代。
过去的行为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留下痕迹,这种痕迹无法消除,但我们可以用新的通路取代它。
很多人说要改变自己玩手机的习惯,却没有想好自己在不玩手机的时候应该做什么。我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每天早上会没收我们的手机,但其实就我的观察,真的不想学习的同学,即使没有手机,他也可以对着自己的手指玩一下午……
“无聊的时候玩手机”,无聊是一种信号,触发了玩手机这个行为。强行切断这个通路其实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人总是会感到无聊的,我们无法让这个信号消失,只能尽量设计自己被触发的行为是什么。
“行为经济学家霍华德拉克林hoardrachl认为,当你想改变某种行为的时候,试着减少行为的变化性,而不是减少那种行为”
讲的就是类似的道理。
对于用什么取代玩手机这个习惯,我个人认为不能是连续的任务,因为我们是不会特地腾出大块时间来玩手机的……即使你玩手机的时间特别长,那也不可能是特地在计划表里写好的,而是拖延着拖延着就那么久了。
所以取代玩手机的也应该是碎片的任务。比如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刷刷anki,背背单词,看看新闻,刷刷之前“点赞收藏退出一气呵成”的推送……
但在吃饭的时候就不要想学习和工作了,因为这时候血液应该往胃供应,你思考之后血液会往大脑涌,顾此失彼,反而对消化不好。
我不是消化不好,我是写网文就从来没“吃饱”过,百度上我查过大数据了,据说网文作家平均收入5133块钱,而我,才是几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