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过道试3(1 / 3)
破题不好就是对题义理解不深,或者文字不通,那下文怎么可能好?
八股文的破题规定只用两句。也有三句的,其实是一个长句中间略有停顿,好像是三句,其实还是两句。不管题目长短,都用两句话阐明。
柳湘莲破题完成,找到了诀窍,就马上显现出柳湘莲的优势来!
柳湘莲的找书可以一字一句的找,想怎么截搭范文就怎么截搭范文,我写的都对,但你看得别扭。
柳湘莲不想榜首了,越放开写的越畅快,不由自主的带入林如海的口吻了。
这次多亏了柳湘莲身上“与众不同”的“创造力”,不受束缚的思维能力,其实就是想不到。
如果沉迷于应试文章,久而久之,消涨之间,便会与大多数书生一样,思想古板迂腐,百无一用,典型的就是贾政。要是能化腐朽为神奇,把书读懂,带着镣铐跳舞至少也是个贾雨村。
柳湘莲自身也有许多缺点,基本功的创造力没有土著出众。要想成功还需要用繁重的科考课业,来磨练心性,才能将身上的浮躁和投机取巧的这些缺点除去;
还需要将所学的课本扩展到诸子百家、经史子集,以历代大家的智慧与心得,来增强心智。
最后融会贯通,成为一代大家。柳湘莲想想就拒绝了,自己的主业不是这个,科考够用就行,也不用像东汉皇帝一样要求学术权威。
写完了破题之后,剩下的事情就很简单了,承题起讲、题中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最后成篇大束。半个多个时辰后,一篇洋洋洒洒,花团锦簇的文章便落在稿纸之上。
等写完之后,检查一下截对是否整齐,对结构进行了微调。还要将一些华而不实的词语删去,使文章更加体制朴实、书理纯密。
最后再从头默读几遍,直到读起来音调和谐,朗朗上口,这才勉强满意。
柳湘莲长长的舒了口气,坐直了身子,张开双臂伸伸懒腰,心中暗道:“虽然心里有东西,也有许多想法,但是写出来后还是感觉有些不能尽述其意,遣词造句还要多加练习才行啊!自己还是吃了年纪小的亏啊”
柳湘莲的凡尔赛话语传出去,估计要被打死。柳湘莲才几岁,科举还没几年呢!连自己的文风都没有,完全是拿着例文琢磨出来的!能写成这样已经不错了,不能太过的吹毛求疵。
科举之难,柳湘莲到现在才算真正的体会到了,要不是他是两世为人,在前世便经过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这几年经过名师一对一辅导,那么这科举估计也是和史可法一样19岁还在操童子业。
虽然前世那些经历并不值得夸耀,但在吸收知识、总结规律、摸清考点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
一开始当柳湘莲拿到标准的时文例文,就体会到八股文不是元曲宋词唐诗那种随意性很强的艺术性的文艺作品,而是一种国家用来取士的议论文体时,柳湘莲的精神振奋了。
他敢笃定,就像高考写作文一样,这样的文章有着很强的技巧性在里面。通过一句句的对比,摸索出几句破题,每句不超过几个字,在哪里要写什么
摸索出规律,什么样的文章格式,什么样的破题承接,才是好文章。而内容怎样安排比较紧凑充实,每股如何做才能符合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等等。
比如在格式上用正格不用变格,力求每股相对照,凝实且有力,光是素材柳湘莲扫读记忆不下五百个。
这次真正试了一下,凭自己的能力,效果果然不错,反复读过几遍,柳湘莲笃定这篇文章可以在任何考官手下考出名次了,破题中规中矩,文章是考官爱看的文章,柳湘莲只是后悔少请教了解答题的写法,毕竟你永远不知道考官要怎么截搭,全凭自己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