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荫监(1 / 3)
顺天贡院里,经过十五天不分昼夜的批卷,几乎累成狗的同考官们终于从四千八百多份考卷里把此次会试的前四百名给排了出来。
这些人就是此次癸未科(1523年的幸运儿了,后面的殿试又不刷人,只要不作死,最低也能混个三甲同进士出身,观政期一过,就能授予实职。
按照规矩,殿试的前三名为一甲,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
中间的一百二十人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余下的二百多人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所谓的“同进士出身”有点类似于后世公务员考试里的“参公”性质,有明一代同进士出身的官员们都非常耻于谈及此事。
贡院正堂里,夏言神情肃穆,他背对着孔夫子,面前摆着一张长案,四百份考卷分左右两排斜放其上。
左边考卷有二百四十份,是南榜,右边有一百六十份,是北榜。
南北榜制度是八八爷考虑到南北士子的水平不一,特意鼓捣出来,也就是将会试的录取员额按照四六分成,分区选士,确保南北兼顾。
这一制度源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的南北榜案,当年会试和殿试的主考官是明初大儒刘三吾,所录士子五十一人,皆是南方士子,引来北方士子不满,认为考官有失偏颇。
遂一气告到了八八爷那里,八八爷初时不以为意,命有司重新阅卷,增列北方士子入仕,岂料重新阅卷后的结果还是如此,以致北方士子哗然愤慨。
恰逢朝臣攻讦,进言是刘三吾等人一手操纵,八八爷勃然大怒,重处一应考官,之后亲自拟定了当年科举的进士人选,录六十一人,尽是北方出身。
南北榜案是特殊情形下的产物,彼时天下初定,北方新附,北元尚游离于塞外,虽然经过捕鱼儿海一役已不成气候,但北方读书人仍有心怀旧朝者,以为正朔。
因此后来八八爷尽录北方士子,便有一丝统战工作的意味在里面。
从后来的历史资料来看,刘三吾榜上尽是南方士子,应该没有偏颇的意思,元末明初之时,北方所受战乱极为频繁,人口凋敝严重,文化废弛,北方士子都未能上榜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虽然分成南北二榜,但排名还是合在一起排,夏言选好了前十名的考卷,装在宝箱里,叫来严嵩道,“惟中,你和我一道去宫里面进呈考卷。”
会试中者有四百多人,朱厚熜自然看不过来,看前十名意思一下就可以了。
严嵩心中一喜,“属下遵命!”这是要带他去皇上面前刷脸的节奏啊!
夏言抬头对其他同考官道,“各位同僚辛苦了,可以先回去休息,待会儿我会在皇上面前为各位请功,等殿试结束,可能还要再麻烦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