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背水一战(二)(2 / 3)
“速速列阵!冲锋迎敌!”王离到现在还有点不敢相信,自己引以为傲的五万大秦铁骑竟然只剩下两万多,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不过据探马回报,楚军的兵力也就两万多骑罢了,而且还有半数过了漳水,两万精锐铁骑对战万余仓促成军的假铁骑断没有失败的道理。
然而,楚军竟然在此时先发制人,抢占先机!
在春秋战国时期,两国交兵也是要讲礼仪的,不仅要等对方列队完毕,而且还要互下战书选定战场一起冲锋才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典故就是来源于此。
一方听见鼓声士气高昂的冲到了战场,结果对方没来,然后就退回了本方阵营,等第二次击鼓再冲就没第一次有劲了,第三次击鼓就更完了。
干嘛不在第一次击鼓的时候就一冲到底呢?
这是因为战场礼仪规定双方只能在边境线上选定的战场中打仗,怕的是出了战场伤及无辜或者是毁坏良田之类。
更有甚者,在对方渡河的过程中也不出兵攻击,等对方尽数渡河列好阵势之后才开打,完全无视兵法半渡而击。
王离虽然没有迂腐到那种程度,但是在他看来,楚军不应该是以过浮桥为先吗?
从之前探马探得的情报来推测,楚军若是全速过河,此时漳水西岸顶多剩下三分之一的人马,其中还可能有些伤兵。
可现在看楚军这冲锋的威势,兵力至少要在万骑以上啊!
莫非楚军早就决定要在这漳水岸边与我军决战了?
哼,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轰隆轰隆……
两千楚军轻骑加上一万五楚军铁骑排山倒海一般冲向秦军,而此时秦军先到的铁骑还在列队呢。
秦军奔袭二十多里自然不可能排成方阵或者别的什么阵型行军,而是每五十骑一横排,每四百骑一纵队,这还得说漳水平原便于骑兵行军。
不过此种情况列队也是有讲究的,前面的秦军并不全是迎着楚军冲锋,而是前三排缓慢加速,自第四排以后的铁骑迅速分向两边,先把队伍拉开到接近敌军的宽度,后面的铁骑随之补位,从一个伞形渐渐变成扇形。
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前排百骑面对敌军千骑的情况,也不可能一个冲锋就被敌军给半包围了。
但是楚军既然选择了先发制人,又岂能让秦军轻易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