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骨感现实(1 / 2)
有老同志们带头,还有广东梅县陈班长的支持,我在一排接下来的工作出奇顺利。
日子如流水,一天天过去。
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五团宣传股杨股长的话:总结材料谁不会写?你只有将文字变成铅字了,我才认可!
我想我的文字能力是可以的,是该证明的时候了,我是该弄些铅字出来了。
我梳理了一下:军队通信专业刊物需要时间积累,而且我在基层就职,对新通信潮流和专业技术研究是不足的,急就章写一篇立马发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解放军报》《人民前线》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我不是专业记者或特约通讯员,凑一篇新闻,如果没有什么新鲜内容发表的可能性不大,或许写个文学性文字最实际。
时值六月底,我应时写了一篇散文诗《七月丰碑》。文章热情讴歌了我党从建立的那一天起,背负着中华民族希望,筚路蓝缕、一路向前的伟大历程。以我对历史和党史的熟悉程度,写这样2字不到的散文几乎是手到擒来。
我想想还是不放心,又专门找了被宣传科借用的关系隶属于我们排的军旅作家老刘,请他斧正。老刘也不客气,动手作了调整。
我接过来一看,作家就是作家!虽然改动不大,但改动的几处一下子提高了境界、增加了光彩。原文我没有保存,改动更无法复原,但有几处改动,我依然有点印像,试举两例:
原文1:南湖里这一艘小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驶向未来
老刘改成:南湖里这一艘小舟/是中华民族的诺亚方舟/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驶向未来
原文2:天安门城楼上/伟人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声以排山倒海之势/响彻寰宇
老刘改成:天安门城楼上/伟人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声犹如洪钟大吕/响彻寰宇
以上据我记忆所写,或有谬误。
当然我也不敢专美,老老实实在作者栏里加上老刘的名字,这篇散文诗便成了我和老刘的合作作品。
也许是我的工作干得还不错,也许是领导为安慰同批唯一一还在干排长的本科生,六月底我被评为“基层优秀大学生军官”。
《人民前线》的记者来连队了解情况,他们与连队首长和战士们一交流,感觉写专访有点过大了,不如弄个照片新闻,既将相关事迹宣传了,同时我的“光辉”形象也上报纸了。连队和我当时没有意见,完全听从专业人士安排。
记者摆拍时特意找了几名女兵围着披红挂绿的我作提问状,其实那时女兵对我意见大得很:路排长宁可去带新兵,也不肯留在连队带我们复习!
1999年7月初的《人民前线》,头版有我和女兵们的图片新闻;第四版(文艺版有我和老刘的《七月丰碑》。这一下子成了我的高光时刻,旅里领导和战友们原来只认为这个本科生举止与其它学生官不一样,作风泼辣,切合部队实际,带兵确实有一套。现在才发现我这个粗人毕竟还是属于大学生行列,竟然也能搞文字,而且那时能将自己文字登上报刊的属极少数,因此在大家看来,我着实不赖。
又是半年过去了,时间来到99年12月份。外面都在传与我同批的本科生都要当连长和指导员了!而我还在死死地把守着通信连一排长的位置,完全没有提升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