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读哲学?(1 / 1)
我们为什么要读哲学?
哲学听起来很远,实际上却叙述了我们每个人思想的来龙去脉和我们存在的意义,是一种我们日用而不知,却驱动着我们完成我们全部行为的动力,从我们的吃喝拉撒睡,到我们的快乐悲伤,到我们的理想与梦想。
哲学和思想像芯片里面的程序一样控制着我们大部分的行为。但像芯片、程序会出问题一样,我们的思想也会出现不利于我们合理改造世界,不利于我们生存的毛病。读哲学,你可以了解三千年以来,我们的思想走过怎样一条道路,我们现在的思想是怎么来的,它怎样地改造、创造着我们的世界,又犯下怎样的错误,如何得到纠正。
读古希腊哲学,泰勒斯、阿纳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会让你明白,我们的世界是一直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却有它不变的规律。毕达哥拉斯认为数学就是自然变化后面的规律,就是那些可以被填入数字的物理公式控制着我们的宇宙。你也应该明确下来,自己把数学等各种知识学下去的动力,是认识自然规律,制天命而用之,而不单单只是为了学些解题技巧考个高分。
数学不是支离破碎的技巧,不是研究题目怎么提问就要想到哪个解题方法,刻舟求剑。那样的数学没有在逻辑上寻找来龙去脉的因果关系的美感,缺少思维的快感。学习数学应该首先明白数学的框架,一个整体的框架,懂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懂得它们的用处,对数学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才是老师经常说的“万变不离其宗”的“宗”,是数学的最高智慧。
你掌握整个知识框架后,可以带几分轻蔑去识破各种题目的技巧,这样高人一等的感觉也许不会让你做题的时候那么卑微,失魂落魄。你要认真学习数学和物理知识,你要知道它们整个的轮廓,知道它们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它。数理的知识框架和他的实际应用,是古代的智者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是自然的原理。那些解题的技巧虽然有点奇技淫巧,但为了战胜敌人你还是要认真学习,这可以帮助你更加熟悉用来探求自然规律的数学工具,也能够帮助你战胜考试这个“敌人”,只有通过考试,你才能去更高的学府,了解更深刻的改造世界的知识,走向通往未来的道路。
读古希腊哲学,苏格拉底会告诉你,对事物好坏的判断,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其实存在于你自己的内心。你的内心是一个具有理性,能分辨善恶,好坏的存在,这种能力是你通过基因继承,通过实践获得的理性,是你顺利地长大成人的思想动力。如果没有这些理性,你可能早就因为自己的盲目行动,比如吃有毒的东西,跳进火里,把自己摔死、碰死、毒死了。因为你具有理性,所以你知道善恶,知道好坏,你是你的主宰。
读古希腊哲学,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师徒会告诉你,理念和物质是什么关系。师傅柏拉图认为这世界先有理念后有物质,像制陶师傅先想好了陶器的样子(理念然后做出陶器(物质来。徒弟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来自物质,比如我们先观察苹果,获得苹果的各种信息,最后在大脑里形成苹果的样子,如果你一辈子没见过苹果,上帝也难以把苹果的理念放进你的大脑。亚里士多德还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观察问题,找出物质层面的因果关系,制定方案,然后实事求是地判断这种方法是否有效,比如你生病时要吃药,吃药后你应该时刻观察自己病情的变化,观察药物的效果,判断它是否有效,而不是相信一套骗人的鬼话。
读中世纪哲学,欧洲的状况会告诉你,如果你只去信仰上帝,而不去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工作,等待你的只有贫穷落后和黑暗。阿拉伯地区的状况会告诉你,哪里尊重哲学,尊重理性,哪里就会繁荣昌盛。哲学还会告诉你,不管盲目的信仰多么顽固,理性都最终会说服人类,脱去禁锢人类的迷信。
读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你会发现,人要相信自己,你的情感,你的理性是你唯一可以确定的东西,你要享受你的情感,并用你的理性检验别人告诉你的知识,不符合理性,不符合物理定律的东西不可信。
读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你会知道,我们的理性原来来自我们和我们祖先的实践,它不是上帝给我们装上的芯片,它是自然的赐予,是我们根据自然规律生长出来的机能。后面的哲学家会告诉你,因为理性它来自自然,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认识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的大脑,我们的理性天生就是用来认识大自然的,它必须,也有能力认识自然,这是我们思想的一个重要目的。
这样上帝先被哲学家们从芯片组装车间里解雇,又被后来的哲学家宣布死亡在。生活在没有上帝存在的世界,人类一度感觉恐慌,好像善恶都没有了裁判。这时候存在主义哲学家会告诉你,在杀死上帝之后,人类唯一得到的就是自由,和根据自己的理性自由判断抉择的权力。理性他才是指引人们与自然相处,将人类的存在延续下去的法宝。上帝只不过是我们过去假定的理性装配工。我们要用我们的理性去认识自然,并通过合理的实践改造自然,这才是我们人生和智慧的意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都认为好用的,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理论才是好的理论,而实证主义认为,好的理论都来源于自然和实践。
整个西方哲学告诉了你,要好好学习数学,因为从物理来看数学好像确实在主宰着世界;你还要实事求是,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和理性,要好好地活下去。
读中国哲学,你会发现,老子远不是那个整天说着“道可道非常道”的故弄玄虚的老头子,他其实很像古希腊那个不当王子当哲学家的赫拉克利特。赫拉克利特把宇宙的主宰称之为逻各斯,老子把它称之为道。赫拉克利特认为一切在变,人类不能同时踏入一条河流,老子说“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孔子也远不是那个满口“之乎者也”的老头子,他想用仁,想让你用内心的感性和理性去认识处世的道理和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的内心知道好坏,知道善恶,你知道对自己好,也应该知道对别人好。孔子的孙子子思,结合老子的道,认为我们人类和自然都是道的化成,我们要以认识自然(外诚,认识自我(内诚为己任。
读中国哲学,你会发现,韩非子实际上兼收了儒家道家法家的思想精华,他积极用事,他认为法的源泉是“道”,是指导人类行为的准则。
你会发现,王充是怎样勇敢地向迷信的思想发起挑战,怎样扭转思想的局面,使理性重新成为主流思想;你会发现佛学曾经企图磨炼出一把否定世界的屠龙大刀,企图以否定世界得到闭门参禅的内心安慰,而这种自欺欺人,掩耳盗铃被六祖慧能用道德善良充实起来,完成儒释的融合发展,我们内心善是我们永远无法否定的东西。
王阳明三十二岁在西湖养病的时候,听说那里有个坐关的老僧,终日闭目静坐,不发一言,不视一物,心下好奇,前去探望。王阳明问僧人:“你是那里人,离家多少年了?”僧人回答:“我是广东人,离家十多年了。”王阳明问:“你家中亲族还有何人?”僧人回答:“只有一个老母亲。不知道是死是活。”王阳明问:“会不会想念老母亲?”僧人回答:“怎能不想念。”王阳明说:“你既不能不想念,虽然终日不言,心中已经在说;纵然终日不视,心中已经在看。”僧人猛然省悟,合掌说:“檀越妙论,更望开示明白。”王阳明说:“父母天性,岂能断灭。你不能不起念,便是真性发现。虽然终日呆坐,徒乱心曲。俗话说:爹娘便是灵山佛。不敬爹娘,敬什么人?信什么佛?”王阳明说罢,僧人不由大哭说:“檀越说得极是。小僧明早便归家看望老母亲。”第二天,王阳明再往探访静坐三年的僧人,其他僧徒告诉王阳明,那个僧人已于午夜时分就挑着行李回乡了。故事中僧人对母亲的思念就是人心中永远无法否定,无法抹去的善。
唐代以后,宋明理学成为中国哲学的主流。像是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争辩,宋明理学也分了两派,一派是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一派是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程朱一派认为理在外物,在书中,人们要想明理,要多读书,多观察事物,这一方面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却使人性被书里的条条框框拘束起来。而陆王一派认为理在心中。像前面王阳明的故事一样,一方面从祖先那里继承,一方面通过实践我们形成了的理性,我们内心本能地知道善恶好坏。因此我们不能完全听信书本,让书本禁锢我们,而应该听取我们内心的意见。王阳明最终提出了“心即理也”,这一方面解放了人性,却也导致他的一些弟子放弃了对外界对知识的探索,只是在天天谈“心”,觉得有了这个珍贵的“心”就拥有了最高智慧,就再也不用干正事了,再也不用关心世界,关心黎民百姓了。
明末到清代,新一辈哲学家开始提倡实学,他们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在文字狱盛行,思想极不自由的困难局面下,整理了古代经世致用的书。到了清末,谭嗣同想到可以用“仁”来贯通东西方哲学,创立了自己的仁学,这个仁实际上就是人内心的理性。后来新儒家代表牟宗三认为儒家的核心是理性,他说:“凡是愿意以平正的心怀,承认人类理性的价值,以抵抗一切非理性的东西(包括哲学思想、观念系统、主义学说、政经活动……,他就是儒家,就是新儒家。”这种思想明确点明了儒家的核心思想应该是理性思想,对儒家思想做出了现代解释,赋予了其现代意义,使其超越封建社会,在现代社会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读中国哲学,我们最终会醒悟,中国古代的文人不只是会写诗,在西方哲学家们忙着探索人类思想的时候,他们也在几乎同步地,忙着追问理性,寻求人类的发展方向。对于什么是自然宇宙规律,赫拉克利特提出了逻各斯理论,老子提出了道;苏格拉底追问人的内心,孔子提出“仁”去发现内心;西方哲学家用“理性”去对抗宗教,中国的哲学家用“善”来对抗佛学的掩耳盗铃;西方哲学家在争辩理性到底是上帝给的还是人造的,中国的哲学家在争辩理在心外还是心内。当西方在发展自然科学的时候,我们也在发展实学。我们的新儒家还发现了人类哲学的共同之处是仁,是理性。当你还在问中国有没有哲学的时候,倒不如用你的理性为人类、为自然解决一些问题,这倒有可能形成新的哲学。
其实不管东西南北,我们所有人类都是想着好好生存下去,而理性就是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大生存法宝,坚持理性,实事求是,做好事情,就是我们的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