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蜀州(1 / 2)
“主公,益州地域广阔,难以管辖,当析为二州,分而治之。其北部巴蜀之地诸夏居多,且为古之梁州,可以梁州命名。其南部为哀牢、夜郎二国旧地,西南夷居多,可继续以益州称之。”荀攸提议道。
他也和马应一起来到了益州,勘察完益州的具体情况后,忍不住说出了这个提议。
马应拿出地图,认真查看了起来,发现益州确实很大,辖境包括后世的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以及缅甸少许地方,哪怕分成两个州,面积也不会比凉州小,依旧能够排在前列。
为此,马应不得不召集益州的文臣谋士认真商议了一下,最后,析益州为二州的提案很顺利地就通过了。
不过,因为梁与凉同音的缘故,马应并没有采用梁州这个州名,而是称之为蜀州。
自此,益州拆分为蜀州和益州。
蜀州为原益州北部,辖有原蜀、巴、广汉、江州、犍为、越和七郡以及青藏高原一小部分。
为了方便管理,马应对这些地方重新作出了调整,划分为蜀、巴、梓潼、广汉、江州、犍为、越、和蜀西九郡。
梓潼郡包含了原广汉郡北部以及巴郡西部一些县,而新广汉郡也同样占了巴郡两个县。再加上以前就析出过一个江州郡,巴郡从一个巨无霸郡,缩水成了一个中等规模的郡。
值得一提的是,犍为、越和三郡也都没有以前那么大,它们的南部都划走了不少县,以组建云南郡、朱提郡和兴古郡。而蜀西郡,则是深入高原的一个郡。
原益州北部重置蜀州九郡,而南部则重置益州七郡,包括云南郡、建宁郡、朱提郡、兴古郡、永昌郡、哀牢郡和益南郡。
其中建宁郡即以前的益州郡,而永昌、哀牢和益南三郡,则都是以前的永昌郡。没办法,永昌郡太大了,拆分成三个郡都不嫌多。
新永昌郡包括后世云南怒江州、保山市以及临沧市部分地区,在怒江以东;哀牢郡则包括云南德宏州以及缅甸部分地区,在怒江以西;益南郡则包括云南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州等地。
益州七郡,汉人比例非常少,乃是未来需要着重发展的地方,尤其是汉化政策,必须一直实施下去。为此,马应打算忽悠一批儒生过来,教这里的人读四书五经……
一直忙到十二月,才真正将益州的事情处理妥当,不仅搭建好了政治管理框架,而且还建好了许多据点。不久之后这些据点都会开始建造县城,彻底将这些地方牢牢掌控在手。
除此之外,马应还征募了三万西南夷,组成了一支新的大军无当军。
这些西南夷非常适应山林作战,未来也能派上大用场。
处理完这边的事情后,马应又亲自去了唐州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