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实战训练(2 / 2)
而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魏安在府邸休息了不足五天,北伐军便传来消息,让魏安尽快返回大营,准备训练新军。
原来,司马衍与众大臣商议,觉得魏安在辽东参与燕赵之战,立了大功,大大的涨了大晋的国威,因此,决定让魏安实领军主之职,麾下讨虏营扩编为一个军,人马三千余人。
除了讨虏营原有的九百余人,剩下的两千人马全都是新招募的年轻子弟,而这些新兵年纪大多在十八岁左右,虽然没有什么战斗力,但都是贫苦农家出身,可塑性极强,只要多加训练,必是一支劲旅。
魏安奉命回营,日夜操练新兵,除了兵器格斗、箭术之外,魏安还让所有士兵都练习马上刺杀,甚至是骑射。
由于没有足够的战马,魏安只得让全军的三个营轮流训练骑术,每三天轮换一次,格斗、箭术、骑术,正好一轮,偶尔,魏安还会让士兵们穿重甲训练,以锤炼士兵的体力,进行野外拉练自然也必不可少。
在如此全面的训练下,三个月后已经初见成效,三千大军已经颇具战力。
而此时,北伐军的其它各军也已经初具战力,为了检验各军的战力,北伐军在大营附近进行对抗演练。
通过实兵对抗演练,魏安麾下的三千人马完胜其它各军,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为此,北伐军主将韩潜大大的夸赞了魏安一番。
魏安却并不自满,实兵对抗演练毕竟是演习,而演习与实战是有很大差距的,演习一般不会死人,士兵的心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而实战就不同了,士兵随时有可能牺牲性命,因此,也就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意外。
为了将麾下的士兵训练成一支战斗力过硬的军队,魏安决定进行几场实战,以彻底检验部队的战力。
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实战训练场,魏安将京城方圆二百里的山川都考察了一遍,也确实找到了不少可供实战的训练场。
京城外围的蒋山,京城东南方向的茅山,都有山贼土匪出没,总数量不下万人。
但蒋山距离京城太近,由于经常被朝廷打击,出没的山贼数量都很少,最多也就几十人的规模,而且巢穴隐蔽,根本难以寻找,况且,与几十人作战也体现不出部队的战力,因此,魏安决定放弃这里。
而茅山就不同了,那里远离京城,一直就是山贼土匪的天堂,最多的时候,山贼的规模可达三万人,虽然这些山贼一年前试图与赵国勾结,被韩潜的北伐军消灭了大半。
但官兵一走,这地方的山贼又开始重新啸聚,经过一年的经营,人马恢复到了万人的水平。
其中,茅山南北两处各有五千人马,他们的统领皆是一年前从北伐军的围剿行动中逃脱的原山贼上层头目。
而被烧光的山贼巢穴,经过他们一年的建设,又恢复到了以前的规模,重新壮大的山贼们,顿时嚣张起来,时不时的挑衅大晋朝廷,他们从劫掠路人,发展到打劫村镇,最后连军粮都敢劫,可谓胆大包天,让当地的官员颇为头痛。
他们不止一次的向朝廷汇报,请求派遣大军围剿,但朝廷对茅山这种屡剿不灭的匪泛已经失去了耐心,而且,此时朝廷的重心是全力准备北伐事宜,各军各营都在加紧训练,为全面北伐做准备,自然也就忽略了茅山的匪泛。
魏安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锤炼部下实战能力的机会,于是,自告奋勇的要求前往茅山剿灭匪泛。
茅山官员要求剿匪的奏折,已经积压了几十份,见魏安自告奋勇的要求前去剿匪,朝廷自然不会阻止。
得到朝廷的允许,魏安率领麾下三千大军,日夜兼程向茅山进发,由于有了上一次剿匪的经验,魏安对茅山的地形和匪徒的战力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自己成功消灭匪泛也充满自信。
进入茅山之后,凭着一年前的印象,魏安很顺利的就找到了通往山贼巢穴的小路,三千部下,顺着通往山贼巢穴的小路,一步步向盘踞在茅山之北的山贼悄悄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