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进京赶考(2 / 3)
而且可以很明确的说,往后这几年,他们一样没戏。
为什么?自然是因为这所谓的殿试。科举每四年一次,可是殿试不是年年都有,开不开全看皇上心情。
盛唐时期据说有明君年年开殿试,可是那是人家大唐兴盛,不缺钱不缺地,就缺官员。
大秦不一样啊,一个萝卜一个坑,没事招那么多官闲着干啥?
虽说硬安排也安排的下去,无外乎让一些上了年纪的官员提前告老罢了。
只有皇上开殿试,才有所谓的状元榜眼探花。
所谓殿试,取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同时二甲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
虽然若是没有殿试,便都是进士出身,没有那次一等的同进士出身。
可是进士出身也好,同进士出身也罢,差了一个字而已,实际意义并不算太大。但是这些人可就跟一般进士出身不同了,再加上这是赢夫登基第一次殿试,这批人堪称赢夫的第一批学生。
科举有个规矩,每场考试的考官,学子们需称老师。官场上这所谓的师生,可不单单是喊上一声这么简单。
这代表着两人之间的关系,学生有事,老师需要帮忙。
老师有事,学生也义不容辞。所以自古以来科举的考官,便是一份美差,是展开自己官场人脉的神兵利器。
殿试这种事,若是开的多了也就罢了。可是这事赢夫登基以来头一次殿试,这批学子,便是日后赢夫的心腹骨干。
莫看史书上写的皇帝任用贤臣的故事如何娓娓动听,实际上皇帝要用人,无外乎那么几种路子,最常用的便是这科举。
一层一层选拔而来,总有那么几个可堪一用的人才。
所以此次殿试录取的这批人,必然马上会给予空缺,办法无外乎是刚才所说的,让一些官员提前告老,甚至组建一些新的机构部门,总之必须马上安排下去。
所以此次科举,天京城之热闹无与伦比,各地会馆已然住满,京城各路官员几乎每日都在应酬各种同乡谊会。
一些小地方来的学子,甚至只能露宿街头。天京城的酒店客栈已经不是有钱就能住的地方了,唯有有钱就能住的,便是已经炒到一晚八百两银子的春风阁。
其他几家略差一点的青楼也得六百两的要价,半掩门的暗娼也几乎不做生意了,把房子租出去自己去了春风楼兼职,须知现在到处的姑娘都是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