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养马地(1 / 3)
中国古代有六大养马地。
一、西北养马区:五星
这一地区包括古代西域,草原丰美,各族人民历来以畜牧为生,盛产良马。2多年来即为中国主要的良马资源地。陕西、甘肃地区养马也有悠久历史。公元前约9年,非子在汧、渭之野为周孝王养马有功受封,成为秦国的始祖,秦马也因此有名。以后汉、唐时的大型国营养马场,即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
代表马种:河曲马、大宛马
河曲马,它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它的最大优点就是耐重(可驮运1~15公斤、单套大车可拉5公斤重物,持久力较强(最大负重下可日行5公里,疲劳恢复快。秦穆公为周天子所牧的就是河曲马,秦始皇统一六国所用骑兵的战马也是河曲马。
大宛马,大宛是古西域国名,大宛马是西域最出名的马种,也是人们常说的汗血马。汗血宝马体形好、听话、快速、适于长途行军,它不仅是战争的利器,更是古代帝王乘坐的首选。李世民昭陵六骏中的“什伐赤”、“特勒骠”即为大宛马。
二、塞北养马区:五星
战国以后匈奴、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在塞北相继兴起,拥有庞大的马群。通过民族间的贸易、战争和迁移,这一地区的大量马匹自周、秦以来不断传入中原。如唐代在北边设马市,贡马有的甚至来自贝加尔湖一带。明、清宣化、大同等边塞重镇每年向塞外市马定额达34万匹。从辽、金、元到清代,察哈尔草原都是主要的养马地。
代表马种:蒙古马
蒙古马,相比欧洲马、大宛马的高大健壮,蒙古马虽然比较矮小,但胜在皮厚毛粗、耐受力极强,不但可以连续行军几昼夜,而且还能忍受零下四十度的严寒,这在蒙古第二次西征中敢于在冬季发动攻势,蒙古马耐严寒的优势就发挥的淋漓尽致。
而且蒙古马能在雪地里觅食,士兵还可以靠母马的马奶充饥,极大地减轻了后勤补给的压力。
蒙古铁骑的机动性天下无双,就得益于蒙古马,蒙古骑兵不但能一边作战一边行军,而且每天都能推进8公里,相比欧洲骑士的单纯行军距离多了将近一半。
三、西南产马区:三星
包括xz地区,西南地区养马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巴蜀商贾已在这里进行马匹和其他畜产贸易。东汉曾在四川、云南设置马苑。西南马适于山区生态环境,不乏名贵良马,但作军用多不及北方马。据《桂海虞衡志·兽志》记载,南方所产“果下马”,高不逾三尺,以广东德庆所产最佳。
代表马种:大理马、蜀马
大理马,体型矮小紧凑,行动灵敏。四肢结实,筋腱发育良好,属兼用型驮乘马种。
蜀马,体型较小,擅走山路。唐代李匡乂《资暇集》卷中说:“以其便於难路,号为蜀马。”
四、东北养马区:四星
东北养马区包括现在的东北地区以及古代的幽云十六州,春秋、战国时的东胡及继起的鲜卑、乌桓,都是骑猎部族。鲜卑东面嫩江、松花江流域的扶余人以营农为主,也产名马。契丹、女真族先后建立辽、金后,曾设有宏大的群牧组织。辽国养马达百余万匹,金世宗时仅7处群牧所养马就达47万匹。近代因大量移民关外垦殖,迫切需要畜力,东北三省成为近百年来全国马数最多的地区。
代表马种:吉林马、黑龙江马、东北挽马
吉林马,吉林马力速兼备,轻快灵活,适应性强,耐粗饲,持久力强,容易饲养和驾驭,八旗兵所用马匹多是该马种。
黑龙江马,体型稍轻,抗寒力强,体质结实,较干燥,有悍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