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文武相济(2 / 4)
他们已经没有了可以制约的力量,完全是无敌的,所以他们疯狂的利用自己的权力获取利益。
赵宋官家得国不正,于是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加强君主集权上。
既要不停讨好掌握舆论的文人士大夫,不光给权给钱,还分房分地。
又要不断削弱地方,防止出现权臣或军阀,再搞一次黄袍加身。
但直接削,又担心给人逼反了,于是就通过增设办事环节、增加官员职位,搞分权。
分权的结果,就是行政机构越来越臃肿,办事的效率也越来越低,相当于养了一大堆废物。
其实还不如废物,因为这些人会勾心斗角、互相掣肘,还会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扰乱民生。
分权的思路贯彻到军队,结果就是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指挥混乱。
宋廷为了维稳,又把军队发展成了流民的收容系统,看过《水浒传》的都知道,他们还动不动就把流氓土匪刺字发配,拿去充军,这样的军队没有荣誉感,打顺风仗还行,拼命?没门!
兵虽然招了一大堆,国防支出也占到了财政的六成以上,但就是打不了仗,还需要花钱买和平。
冗官、冗兵、岁币,都是沉重的财政负担,全压在老百姓的头上,宋朝苛捐杂税最多时达到六七十种,而唐朝仅有十五种左右了。
所以有宋一朝造反受招安都成体系化了。
宋朝的文官制度已经是中国皇权制度的顶峰,不光是大臣对皇帝有节制,地方对中央有节制,各部门之间的节制,最终都是为了限制权力过度集中于一人之手。
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
都有那么点现代民主制度的意思了。
然而南宋有权臣,这一点跟北宋特别不一样。
从秦桧到贾似道,大权臣不断出现。
到南宋末年,贾似道当政时候,权力集中尤为严重。
所以最后还是被元朝灭了。
权力制衡当然有弊端,皇帝或者大臣不能大权独揽,就会本能心生恐惧。
控制力不够,说了又不算,这要是哪天有人带兵冲进皇宫,我不就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