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行路难提调学校,调解纷争(1 / 5)
提调校, 是知府的职责一。
而整个大同府,校远比想象中更多。
首先,官府有大公办校一是国, 也就是国子监, 第二种是府、州、县的儒。
国子监作为官府最高府,生源主要就是下面府、州、县的优秀生, 又或者是官家子弟的恩荫名额。国子监的生叫“监生”, 出来就能当官。
这是京城的事儿,姑且不论。
再说府、州、县的校,这是和中央的对应的,叫做郡县, 其实就是地方府,也就是地方行政部门的管辖内容了,教育人员有其正式的编制。
府设教授一名从九品, 训导四人杂职, 生名额四十人。
州设正一人杂职,训导三人杂职,生名额三十人。
县设教谕一人杂职,训导二人杂职, 生名额二十人。
入的生,校包饭,可以免家里个人的徭役。
又能读书又能吃饭, 这样好处,谁不想来如今,这些名额已经不够用了,扩招很多,为区别, 原来的生被称为禀膳生员,扩招的就叫增广生员。要是还不够,继续塞人进来,这群吊车尾就被称为附生员。
等同到现代,大概是优秀生、普通生、赞助生。
谢玄英今天要的就是府。
他的主要任务有个举办祭祀,考察生的习情况。
祭祀是繁复而冗长的仪式,但谢玄英做得很认真。
大同连兵乱,读书人少又少,必须重视,传达他好好搞教育的决心。
祭祀完,开始考校。
谢玄英坐在府的正厅中,俯视着唯唯诺诺的几十个生员,随口道“就从经史开始吧。”
府一共四门课,经、史、礼律书、乐射算。他对这边的教育水平有数,就不考难的了。
“古君子仕乎孟子曰仕,解”
“知府大人,这话的意思是,君子应当为官,啊不,是唯有君子可为官。”
谢玄英端茶的动作顿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