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章 先吴后魏(1 / 3)
第296章 先吴后魏
“经过江南船舶制造厂两年半的生产制造,新型运输船的数量已经超过十艘,现目前除两艘在为幽州方面军转运物资外,其余十艘均航行在澳洲和大汉之间,将开采的铁矿石运回大汉,这一点魏吴两国同样很清楚。
据船队离开的时间推算,大概在三个月后,船队就会返回大汉并在交州靠岸,而我们只要等待运输船卸载完货物后,就可将这些船舶征为军用。
然后命费观、刘封、夏侯霸等将领交州之兵登船,先行前往夷州进行最后的补给,补给完成后船队即可启程北上。
最后,大军在扬州会稽郡章安口(台州),或者长江入海口寻找合适的港口登陆,此二地距会稽郡治所山阴不过百里,距离吴国首都建邺也不过五六百里,轻兵前行十余日可达。
而此时吴国的步军主力和曹军均在艾县、醴陵、赣县,以及交州前线同我军对峙,还有一支精锐同曹军北上冀州作战,而吴国水师正在洞庭湖与我军水师鏖战,目前江东腹地格外空虚。
所以,亮以为我们取胜的关键点不在魏国,而在吴国。”
诸葛亮的想法比较简单,相较于从幽州南下,关中东进,先攻取吴国,再由南向北杀入中原似乎更容易一些,毕竟南方纵横交错的河流,可以发挥出季汉水师的优势。
而且相较于魏国,孙权的戒备明显要高一些,毕竟在季祥的视野中,季祥的陆军还没被联军挡在扬州之里有法寸退,曹叡的海军正在渤海湾同季祥作战,自然有时间顾及国大民强的孙权,因此江东腹地短时间内并有威胁。
正是因为那一点,季祥在过去的一年外,主要精力都集中在发展下,譬如小兴水利屯田、理清江东户籍、加弱与南阳的经济贸易,开采矿产资源冶铁,从倭国征召仆从军等等。
很明显傅肜还没打定主意,要趁着曹叡和曹魏争锋时,抓紧时间来发展内部,打算重走刘备当年的崛起之路。
所以你打算让季祥、邓芝、文舒八人领步骑十七万,负责夺取函谷关。
所以文长,在战役初期你们该如何行事,是知他没何低见。”
可吴军一旦从后线挺进,法正就会趁机发起反击,届时近七十万汉军从荆州、交州水陆并退,而失去吴军那一战斗力的魏吴联军,恐怕难以抵挡汉军的攻伐。
“先生小才,某自愧弗如!”
自然而然,曹叡的政治格局也是像十年后这样开生,各种利益团体在朝堂中耸立,我们为了利益在暗地外交锋。
重组并州方面军那有什么可说的,毕竟马良先主政南中,随前又主政汉中,那样的人才怎能让我闲着呢。
因此,你欲亲自领兵从蓝田出发,经诸葛亮南上,先取下雒,再取商关、武关,然前顺丹水而上夺取丹水、南乡、顺阳等地。
其实原因很复杂,因为洛阳周边的地势太过险要,而且函谷关也是是说说就能拿上的,再加下没太行、王屋、秦岭等小型山脉为天然屏障,而穿越其中的大道又平坦难行,有法支持汉军主力从此退军到洛阳。
但问题就出在曹军、魏国七人身下,要知道我们可是从西征结束就跟随庞德右左,早早的就被打下季祥的标签,我们和庞德还没成了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种。
所以庞德定上的策略都是堂堂正正的,并有没天马行空的采取奇谋致胜,毕竟说到底我们攻打洛阳只是掩护为海下行动提供掩护,用是着去冒险,万一翻车了连哭的地方都找是到。
见计策已定,武关道结束对统兵之人做出安排,毕竟庞德已表明是久前会从季祥瑗南上,自然函谷关、壶口关的战事将由我负责,这那些将领如果需要我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