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飞钱银票(1 / 3)
虽然八月十五已过了几天,但是月色依然明亮如洗,挂在夏家别院的桂花树稍。
夏家今天特意将北面正房开辟出来当做待客的地方,一张宽敞的红酸檀木桌摆在当中,各式凉菜已经摆置妥当,虽说不上珍馐美馔,也比八月十五那天的菜品丰盛多了,能看出夏家也是着实下了一番工夫。
房间靠墙还放着几个半高几案,上面放着些酒盏、花束,薛居正带来的几坛浮玉春也赫然在列。房间里还特意点燃了熏香,在蜡烛的光芒的映照下,袅袅升起一根曲折的烟线。
夏家的几个丫鬟不断的进出房间,一片忙碌的景象。
刘老管家告诉吴忆菜品准备差不多了,吴忆吩咐卢应昌去招待薛居正带来的两个军士,卢应昌带着一脸的不甘情愿走开了。
吴忆带着孙胖子去了西厢房,孙胖子见到薛居正也在夏家别院,也是颇为吃惊;不过多年的经商生涯让他立刻恢复了常态,脸上堆起笑容快步走向薛居正,两人本就熟识,一脸兴奋的聊了起来。
薛居正来的路上也听吴忆说了夏老夫人的事情,不由得感叹连连。三人走到北面正房外,夏老夫人、夏久烟已经站在门口迎候,两人身上穿着得体,还化了淡妆,看得出来是精心打扮了一番。
吴忆将薛居正介绍给夏老夫人认识,薛居正俯身作揖同夏老夫人寒暄起来。
由于夏家并没有男主人在家,夏老夫人便便招呼客人进屋落座。夏老夫人能做得出夜烧凤州城粮食的大事,眼下招待众人自然不在话下,房间里气氛融洽,众人欢声笑语不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孙胖子拿着酒杯走到吴忆身边,高高举起酒杯:“公子,我敬你一杯,孙某人如今是真的服了,要不是公子的锦囊妙计,我那一百多号人不知道在哪吃土呢?”
吴忆只好起身拦住孙胖子酒杯:“你回去先坐,我酒量有限,怕误了事!等我把话说完,咱们再开怀畅饮!”
“好,好!公子要说你那赚钱的注意了吧,实在是太好了!”孙胖子脸上如沐春风,端着酒杯赶紧回身坐下。
薛居正听完吴忆的话,赶忙放下酒杯,一副满怀期待的样子:“吴公子,薛某洗耳恭听!”
吴忆清了清嗓子:“孙胖子你此次从汴梁来,是不是专门用马匹驮着铜钱、银子啊,是不是还要有人专门看管?”
孙胖子答道:“那是自然,得用上五六匹马专门装钱,若是碰到了劫匪那可就倒了大霉了,总得请些人看护才好!若是丢了安身立命的本钱,那怎么了得!”
吴忆从复州五池口到蜀国的一路上,见到过很多大的行商,他们之中往往会有一些专门带着兵器的护卫随行。其原因不难理解,走南闯北的商人需要大量的钱财来进行交易,而大量的钱财必定很重,路上也不安全,所以需要专门的运输和看护。
穿越到这个时代那么久,吴忆也看出这个时代商贩外出大多会选择多带银子,少带铜钱。因为银子一两能换一贯铜钱,也就是一千枚铜钱,重量大大减轻。凤州本来在蜀国的治下,境内流通的最多的还是铁钱,比铜钱更是沉重。
因为经商和大宗买卖的原因,商人便会多收集银子,毕竟方便携带;后来逐渐形成风气,于是银子大多掌握在商人、权贵的手中,像市井小民,平时用的最多的还是铜钱、铁钱之类,毕竟他们平常生活中动用大量的钱财的机会不多。
吴忆听完孙胖子的回答,点点头:“归根结底,还是那些银子和铜钱太重,运输和看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
夏老夫人说道:“凤州城本来是蜀国治下,平头百姓多用铁钱,一匹上好的蜀锦要四五两银子,有的裁衣店来进货,往往要上百斤的铁钱才够。这铁钱必须存放的妥当,若是天气太潮湿,过一段时间就会起锈,我们夏家的贩布赚来的钱,有很大一笔就会损失在这上面。”
薛居正有些不明白吴忆的意思:“吴公子,这些?”
吴忆笑道:“薛大人稍安勿躁!外出做生意铜钱、铁钱、银子平时都要用,我们能不能换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