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信(2 / 3)
交通上的不便利,水土流失造成的土壤肥力下降,加上这里人均受教育程度不高,种种不利的因素凑到一起,让靖边县的经济发展得很差。
白店村的农民过得很苦,他们的粮食种植基本就是靠天吃饭。春天把谷种撒在黄土坡上,剩下的事情就是等老天爷下雨。最好的年景,收获的粮食也只够吃八九个月。往年也有过长时间不下雨就把庄稼旱死了的情况,遇到这种颗粒无收的年景,老百姓们也只好集体出去讨饭了。
初来乍到的时候,我们十个人有些惊异于这个年代还有这种集体讨饭的现象,但是时间一长也就理解了,这边的老百姓过得太苦了。
好在近几年国家一直在组织兴修水利设施,这边的农村里也正在兴修水渠,过几年缺水的问题应该能稍有缓解,对于农业生产能有一定的帮助。
我们这些北京来的学生在抵达白店村的第三天起加入到他们的施工队伍之中,接受劳动教育。最近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干活的能力有了很大长进,铁锹和锄头已经用得不比村里的老农民要差。
每日的劳作虽然辛苦,但是胜在充实。当每天结束工作以后,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哪怕只是很简陋的窝头、土豆还有萝卜,但是也感觉味道很香甜,这也许就是劳动给我带来的快乐。
因此,你不用担心我在这里会不适应这里的水土、饮食、住宿以及工作,一切都好,勿念。
只是夜晚的时候常常会想远在岭南的你是否一切安好,会想起你美丽的笑靥,想起我们在北京时的美好回忆,也想起我给你吹奏口琴、你为我演唱歌曲的画面。
说到音乐,最近一段时间,我对陕北这边的信天游很感兴趣。
每天干完活以后就去听村里的王老汉唱信天游,顺手还把谱子记了下来,有机会给你表演一下。
这个王老头儿平日里烟袋从不离手,抽烟抽得肺部犹如风箱一般,一喘气似乎都能把他的肺管子喘出来,嗓音也早已干燥沙哑,可他的破锣嗓子唱起信天游来就是那么地道。
也许正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缘故,黄土高原在广袤和雄浑中透出历史的苍凉与厚重,陕北人就用他们高亢粗犷的声音记录下这片土地上几千年来的故事。这是他们的故事,自然要以他们的方式来呈现出来。
他们的歌里唱的有爱情,有婚姻,也有劳动生活,歌曲的内容很接地气。所以在我来陕北一段时间之后,信天游的歌声更加直击我的内心,因为这也是我在这里的生活。
听了陕北的信天游之后,我突然觉得它的魅力并不弱于你所钟爱的古典音乐。
就像我曾经用口琴吹奏过的《六月-船歌》一样,它是古典音乐,但它更是柴可夫斯基用音符记录下的俄罗斯的风情与故事。
当我吹奏的时候,我的脑海中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六月,在这个俄罗斯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时候,小草正在使尽力气从荒野中生长起来,无处不在的野花带来了迷人的芬芳。
当我们驾着一叶轻舟荡漾在静静的顿河之上,你能听到白桦林中的夜莺在婉转歌唱。我们能看到不时有飞鸟从树林里飞出低低地掠过水面,荡起了层层涟漪。
忧郁深沉的民歌从远处飘来,歌声厚重而忱挚,一如这个民族的性格一般。你可能还会因为歌曲哀而不伤的感情表达而在眼眶里贮满了泪水,但却始终找不到情绪的爆发点,而渐渐被眼球所吸收。
最后,在明媚的阳光下,你慵懒地躺在小船上,伴随着自然的声音渐行渐远……
尽管两种音乐在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其精神内核却高度一致,都是音乐对本民族生活的记述,这种感情或喜悦、或悲伤,但都是诚挚的、热烈的。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跟你说。
我和白店村的村支书商量好了,打算将这里的学校重新启动。由我们这几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学生来给村里的孩子当老师,传授小学的课程,想必还是能够胜任的。
来到陕北以后,我深深地震惊于这里的贫困程度,这是从小在北京长大的我难以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