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回 谈天衍五德终始 阴阳诀顿悟罡斗(1 / 1)
那人略一沉思,便知界外王小q定非等闲之辈,失传千年的大禹玄圭竟然都到了他的手上。忽然他心思一转,微微点头,化作一道青光出了圩子墙结界,以极快速度进入玄圭之中。
以王小q的法力,他自然已经感觉到了异样,右手一摆,将邪力注入玄圭,触发了其中的水天善力。王小q只觉得一股温软游遍全身,他脚下失去力量,盘着双腿坐在地上。
正邪二力在玄圭里激烈斗了起来,重明鸟在王小q的头顶上空不住盘旋,却慑于魔童相的邪力不敢下来。王小q紧闭双目,额头上渗出点点汗水,面露痛苦。忽然玄圭激射青光而出,一道人影立于云端,大喝一声:“五行罡斗诀!”漫天云雾散开,皓月当空,星星点点,那人在星月照映下,依式画图,以气布罡,以神布斗,神、气、形、罡相合,散发巨大神力笼罩王小q全身。片刻功夫,王小q睁开双眼,活动几下胳膊,站了起来。
结界内木二脱口而出,叫了几声“师父”。地皇急忙拦住他,说道:“你瞎喊什么?他是魔,你把他招过来怎么办?哎?我是不是眼花了,那道屏障怎么不见了?”
地皇和木二顿时乱作一团,因为眼前的结界确实已经消失了,更因为王小q正缓缓地向他们走来。他们知道跑是没有用的,殊死搏斗吗?更没有用,自己的法力还是师父给加持增强的,实在不及万亿分之一。
王小q有些虚弱,勉强挤出一点儿笑容,说道:“几位徒儿,见到师父怎么如此恐惧呢?”
不恐惧吗?你是魔,法力通天的魔,毫无人性的魔,谁见了不会恐惧啊?
“无妨碍!”云端上那人飞身落下,说道,“他不是魔,只是身上有魔童相的邪力而已,好在大禹玄圭中还有无上善力水天玄圭与之抗衡,现在没事了。”
“敢问先生是何方神圣?”现在王小q可没有胡搅蛮缠谈笑风生的心思和力气,说话温柔了许多。
此人名叫邹衍,乃是战国末期齐国人,阴阳家代表人物、五行创始人。邹衍本是相公庄人,死后便回到故土,守护一方,成为当地神祇。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便是齐人邹衍。
邹衍的学说最主要的是“五德终始”和“大九州”世界地理说。
五德终始说是建立在天论和阴阳五行基础上的。“天”是自然之天?还是神秘之天?这是在先秦时期学者们普遍思考的问题。“邹子以谈天飞誉。”齐人称他为“谈天衍”,善于谈天是邹衍的一大特点。邹衍谈天,认为天是从远古不可考究的混沌中分化出来的,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有自己发生和发展的历史。他的这一观点肯定了天的客观实在性,就否定了唯心主义者有“上帝”主宰的神秘之天的观点。既然自然界的历史是在发展变化的,那么其规律又是什么?于是,他借助先秦以前的“阴阳五行说”找到了理论根据。
阴阳五行学说原本分阴阳、五行两种学说。阴阳学说来自《易经》。正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种学说将世界的变化归集于阴、阳这对矛盾对立统一的变化。阴阳不是固定的,它们会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互相转化。阴中包涵着阳的成份,条件成熟可转化为阳。阳中带有阴,一定条件下又可化成阴。固此阴阳又可分为阳中之阳、阴中之阴、阴中之阳、阳中之阴等四种,由此不断分化并转变而生成世界万物。五行说是将世界万物都看作是由金、木、水、火、土构成,五行不断的运动变化才创造出这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因此世界万物都带有这五种原素的内在气质。而五行之间以相生相克关系又影响着由它们构成的事物的总的气质。五行的相生相克是指五行的一种对另一种是促进的就是相生,是约束的就是相克。相生关系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邹衍又把阴阳五行的理论推及到人类社会。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变化同自然界一样,也受土、木、金、火、水五种物质元素支配。他把五行各赋予德的属性,由五行而为五德,由五行相胜而为五德终始,创立了“五德终始”学说,认为各个朝代皆有其所属的“五德”之中的一德决定着各朝代的兴衰,以此证明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消亡是有规律的,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比如,虞(舜为土德,夏(启为木德,商(汤为金德,周为火德。夏朝代替了虞舜,是木德胜土德;商朝代替了夏朝,是金德胜木德;周朝代替了商代,是火德胜金德。照此类推,代替火德的必然是水德,水德朝代出现以后,又要被土德代替,社会的变化就是如此循环复始。他的这一理论深合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的口味,成为战国七雄展开兼并战争、夺取统一政权的理论工具。
可见,邹衍不是为谈天而谈天的,他是以谈天为手段,以服务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建立于阴阳五行基础上的“五德终始”说才是他学说的核心所在。邹衍的这种学说为齐湣王称东帝,燕昭王称北帝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受到他们的礼遇和重用是不难理解的。这种学说后来被秦始皇接了去,为他的称帝及其统治服务。五德终始说认为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变化的,自有其合理性。但是,他又把这种发展变化以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来解释,把历史说成是循环与重演,因此就陷入了机械论。
邹衍还有一个重要学说,即大九州说。邹衍以前的学者想像全世界是一块大陆,四围是海,海尽处与天相接;当时的中国(包括七雄和若干小国几乎就是这大陆的全部;这大陆相传曾经夏禹划分为九州。邹衍却以为这只是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罢了。中国名叫赤县神州。在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的还有九个,这也是所谓的大九州,大九州各有小海环绕着,各洲的人民及兽禽都不能互相交通,像一个独立的区域,这便是大九州之说。
邹衍提出的大九州说也是有他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目的的。随着战国时期天文、地理科学,尤其是航海事业的发展,大大开阔了邹衍的视野,于是他根据自己了解的地理知识,由小推大,由近及远,创立了大九州地理说。以“天地之弘”的新观念、新思想,向那种“中国即天下”的传统观念展开了历史性的批判。虽然大九州的地理说是邹衍的猜测推想,但这一思想对启迪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大有裨益的。
就其邹衍的认识方法来说,他这种“以小推大,以近推远”的认知方法,显然不同于那种毫无根据的臆测、迷信,不同于那种没有分析的猜测和玄想。他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事实推论出来的。这种构建在实证方法和逻辑方法基础上的哲学理论,在认识方法上也有进步之处。
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不仅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极大的兴趣,而且形成了颇有影响的阴阳五行学派。
邹衍的学说和阴阳五行学派,对后世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稷下黄老学派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曾吸收了阴阳五行说中的许多观点。《吕氏春秋》许多文章中的论证也是采用了“以小推大,以今推古”的认知方法。明清之际的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夫之,也是以“以今推古”的方法为指导,通过对尚处在落后社会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实地考察,得出了人类社会是由野蛮不断进化、发展到文明的精彩论断。可以说,邹衍的“以今推古”的认知方法,对于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是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邹衍的阴阳五行、五德终始学说,对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文化的影响还表现在它一方面为秦汉以来历代统治者维护和论证封建王朝的更迭提供了理论根据,如秦始皇听说五德终始这一学说以后,大为欣赏。因为早在秦文公时候,秦文公出猎,扑获过黑龙,这正是水德兴盛的征兆。按照五德终始的理论,水德胜金德。这正是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根据。另一方面,也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构建理论体系的逻辑骨架。比如《吕氏春秋》全书的逻辑结构,就是按照阴阳五行的秩序编排的。汉朝董仲舒建立的儒学体系,也是袭用了阴阳五行说。这些都是邹衍学说对后世政治、思想文化的消极影响。另外,邹衍的阴阳五行说还被战国秦汉时期的燕、齐方士们所利用,成为方仙道的基本理论之一,为汉代道教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经过几千年,邹衍早已把他的理论化为实际,修炼成了五行阴阳诀,而当他进入大禹玄圭中,又顿悟出法力更强的五行罡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