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金玉良缘的幻灭(1 / 1)
我们前面不止一次提及一部好的小说特别要讲究情节的“起承转合”,尤其在故事的安排上不能大起大落,要给读者层次感。《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一个情节编排的高手,第三十三回讲宝玉挨打,这属于高潮的部分,高潮平息之后第三十四回、第三十五回展现的依旧是生活常态,而就是这些小细节也写得颇有趣味。
故事进入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云轩,识分定情悟梨香院”,这一回可以说是一个分水岭,前三十五回是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到了这一回一切都将尘埃落定,宝玉、黛玉、宝钗三个人都对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了新的体悟,曾经未解开的心结也将慢慢消散。从这一回往后大观园的故事也从“情感”转向了“情趣”,那按照惯例我们还是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叫“金玉良缘的幻灭”,第二部分叫“宝玉的情感体悟”,先看第一部分“金玉良缘的幻灭”。
其实在读这几回《红楼梦》故事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好像贾府这些天发生了好多事,但是每一件事又似乎都没有一个结局,而就在我们纳闷的时候作者在第三十六回一一给出了答案。
首先就是宝玉挨打的后续。贾母见自己这个孙子一日好似一日,心中非常欢喜,可又怕自己的儿子继续为难宝玉,于是老太太就把贾政的小厮唤来给宝玉增加了一个“保护伞”,说是一来贾政把宝玉给打重了待好生养几个月;二来宝玉星宿不利,祭了星不见外人,要过了八月才许出门。这下宝玉可是高兴了,他本来就不喜欢和贾雨村那些士大夫交谈,更怕见他父亲贾政,今儿老太太既这样说了索性连晨昏定省都随了便,天天在园中游卧。老太太发话贾政、王夫人也只得遵从,不敢再生事端了,宝玉挨打之事到此也就结束了。
其次还有一件事也急需解决。金钏儿投井自杀之后王夫人房中少了一个丫鬟,近几天有几家仆人常来孝敬凤姐儿,时不时就来请安奉承,凤姐身边的丫鬟平儿道出了其中的缘故。这些人都是王夫人房里的丫头,太太房里的丫头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四个大丫头一个月一两银子,剩下的都是一个月几百钱,那眼看金钏儿死了大丫头当中出现了空缺,底下的就想着借机上位,多拿些银子。凤姐儿作为头号大管家心中自有分寸,一方面将那些奉承照单全收,一方面还要请王夫人的示下。
王夫人是个榆木脑袋,心中自然不会考虑这些事,见凤姐儿问便说自己的丫鬟够使不用补人,把这原来金钏儿的一两银子就给她妹妹玉钏儿罢,这样对王夫人来说是心中的一种慰藉,对玉钏儿来说也是一种补偿,两全其美,也算是金钏儿之死的结局。
最后还有一件好事落在了袭人身上。经过袭人的劝谏王夫人受到了深深地震撼与感动,于是王夫人决定明儿挑一个好丫头送去老太太使,补袭人,把袭人的一分裁了。把自己每月的月例二十两银子里,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来给袭人。以后凡事有赵姨娘、周姨娘的,也有袭人的,袭人这一分从自己的分例上匀出来。此话一出在场的大家都明白了袭人从此以后可就从丫鬟摇身一变成了宝玉的妾,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宝二姨娘”,袭人成功上位。
到这里是作者给前边故事交代了一个结尾,这一回真正的故事要从“宝钗绣鸳鸯”说起。众人开始都在王夫人房内吃西瓜,又说了一回闲话,各自方散去。宝钗本来想着约黛玉一起去藕香榭,可黛玉说要洗澡,便各自散了。宝钗顺路就走到了怡红院,意欲寻宝玉谈讲以解午倦。此时怡红院的众人都睡着了,就连宝玉也在床上睡着,袭人在旁边做针线,一旁还放着一柄白犀麈。
这里有人不禁要问了“宝钗向来都是以大家闺秀著称,怎么好端端的这几天频繁出现在怡红院呢,况且此时还是午休时间,这样做是不是有失规矩呀?”如果从当时社会伦理的角度讲一个女生独自来到一个男生的卧房确实不太合适,但别忘了这是小说,每一个情节的安排都是为了推动故事的发展,作者要在这一回当中理清宝黛钗三人在情感上的纠葛,如果宝钗不来怡红院下边的情节就无法开展。
当然还有人认为宝钗是别有用心,我觉得这种说法也是不妥当的,作者已经交代了宝钗来怡红院的原因是为了“解午倦”,也就是说宝钗不喜欢睡午觉,想着来和宝玉、袭人聊聊天把困意给躲过去,没想到宝玉居然在午睡。
宝钗见状就和袭人搭话,看她手里的针线原来是个白绫红里的兜肚,上面扎着鸳鸯戏莲的花样,红莲绿叶,五色鸳鸯。宝钗道:“嗳哟,好鲜亮活计!这是谁的,也值的费这么大工夫?”袭人向床上努嘴儿。宝钗笑道:“这么大了,还戴这个?”袭人笑道:“他原是不戴,所以特特的做的好了,叫他看见由不得不戴。如今天气热,睡觉都不留神,哄他戴上了,便是夜里纵盖不严些儿,也就罢了。”
这里宝钗和袭人的对话也是为了给后文做铺垫。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袭人为什么能成功上位,她心思极为细腻,怡红院的丫头都睡了,只有她守在宝玉身边一边给宝玉绣兜肚,一边还要用白犀麈赶蚊虫,琐碎之事还要亲力亲为这就是袭人厉害的地方。
更有趣的一幕来了,著名的“宝钗绣鸳鸯”。袭人做的工夫大了,脖子低的怪酸的。于是对宝钗说道:“好姑娘,你略坐一坐,我出去走走就来。”说着便走了。宝钗只顾看着活计,便不留心,一蹲身,刚刚的也坐在袭人方才坐的所在,因又见那活计实在可爱,不由的拿起针来替他代刺。
这里宝钗只刚做了两三个花瓣,忽见宝玉在梦中喊骂说:“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铺垫了那么多,其实作者之所以要安排宝钗来绣鸳鸯是为了让她听到宝玉的这句梦话,也正是这句话让宝钗心中的金玉良缘就此幻灭。那我们也不妨来分析一下“金玉良缘”的发展历程。
“金玉良缘”最初被提及是《红楼梦》第八回中宝钗品鉴宝玉的通灵玉发现那玉上有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小丫头莺儿说这好像和姑娘项圈上的话是一对儿,果然在宝钗的金锁上也有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由此便有了“金玉良缘”之说。
最开始的时候宝钗并未在意什么“金玉良缘”,自己未曾主动提及,也从未放在心上,这是因为宝钗进京的目的是为了“选妃”,宝钗心中始终有自己的理想,可自己是一个女儿身无法去实现,只能将此寄托在未来丈夫的身上,如果能选妃成功跻身皇家,整个薛氏家族也能就此荣耀。
可不幸的是宝钗失败了,虽然文中并未交代具体原因,随着故事发展我们能感觉到宝钗终究还是落选了。既然选妃之路走不通宝钗就只能把理想寄托在宝玉身上了,所以她才要苦心劝诫宝玉要好好读书,求取功名。但宝钗从未在任何人面前袒露过对于宝玉的那份情愫,她将其放在内心深处,所以宝玉挨打之后宝钗来看他也是难掩心中的情感。
宝钗作为宝黛二人情感的旁观者她当然知道自己无法取代黛玉,但她仍觉得自己是有希望的,元妃的端午节礼或许就是她最大的底气,甚至宝玉对自己那种迷离般的情愫也会让宝钗恍惚,她始终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的,所以她也在努力拉进和宝玉的距离,包括此时绣鸳鸯那也是她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
而就在宝钗幻想的时候,宝玉的一句“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完完全全断送了宝钗的希望,在她心中刚刚燃起的“金玉良缘”的梦想即刻幻灭了,这其实就是作者给宝钗这条感情线的体悟,尽管很努力却始终无法融入,可能这一段对宝钗来讲有些残酷,萌芽的希望就这样被浇灭,但长痛不如短痛,她无论如何得不到宝玉的心,到这里是宝钗的顿悟,也是“金玉良缘”的幻灭,从此以后宝钗和宝玉的感情依旧是美好的,这份美好当中却再无爱情的影子,那颗悬着的心也就此放下了。
这是宝钗对于情感世界的体悟,其实在这一回当中黛玉也有自己的情感体悟。史湘云约黛玉一起来给袭人道喜,二人来至房中见静悄悄的,湘云转身先到厢房里去找袭人。黛玉此时爱偷听的小毛病又犯了,来至窗外,隔着纱窗往里一看,只见宝玉穿着银红纱衫子,随便睡着在床上,宝钗坐在身傍做针线,林黛玉见了这个景儿,连忙把身子一藏,手握着嘴不敢笑出来,招手儿叫湘云。
这黛玉可真是一反常态,这要是平时看到这个场景早就和宝玉大吵起来了,今天为什么如此淡然呢?其实呀这就是黛玉对于情感的体悟,前边经历了那么多次争吵是因为她还未读懂宝玉的心,可自从宝玉对她说过“你放心”之后黛玉瞬间就释然了,他知道宝玉的心已经在她这边了,这是任凭谁都不能撼动的,还有贾母的那句“不是冤家不聚头”也奠定了“木石姻缘”的基础,还有宝玉送旧帕,黛玉写提帕三绝,这些都已经足够证明二人之间的情感,那黛玉还有什么理由此时发火呢,倒是觉得此情此景很有趣儿。
宝钗是在“幻灭”中体悟到自己的情感,而黛玉则是在“释然”中领悟了情感的变化,那既然两个姑娘都顿悟了宝玉又是如何体悟的呢?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宝玉的情感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