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大家长的悲哀(2 / 2)
先看贾母出的这个谜题: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这个谜本身并不难,“站树梢”换一种说法不就是“立枝”吗,所以谜底就是“荔枝”,那这个灯谜背后的谶语是什么呢?贾母就好像那棵大树,这些子孙们就像小猴子,等到贾母这棵大树倒了那就成了“树倒猢狲散”,预示着贾府未来的命运。贾政当然也猜出来了,但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便故意乱猜别的,罚了许多东西,然后才猜着,也得了贾母的赏赐。
接着轮到贾政出谜贾母来猜,贾政这道谜题是这样的: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这个谜也不难猜,方方正正用来写字的东西那不就是砚台吗,其实贾政本身就好像一块古板的砚台,平日里只喜欢读书和工作,一心为求功名,他要求宝玉也是如此,所以拿他比砚台最合适不过了。
贾政的谜贾母也猜着了,老太太也很高兴,于是让贾政接着猜姊妹们的谜,第一个是元春所作谜底是炮竹;第二个是迎春所作谜底是算盘;第三个是探春所作谜底是风筝;第四个是惜春所作谜底是佛前海灯。猜完这四个谜贾政这心里边就开始打鼓了,他突然意识到有哪里不太对劲,我们先说元春的“炮竹”,炮竹的特点就是一鸣惊人而后化为灰烬,那不正是对应着元春的命运,省亲时万人敬仰,而后很快便去世了,贾府的命运也随之而改变。
再说迎春的“算盘”,谜面当中有一句话叫“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迎春是一个非常聪慧的女孩子,只可惜没有好的运气偏偏嫁给了孙绍祖,等来的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这就叫人算不如天算。
接着是探春的“风筝”,这个就更好理解了,探春的结局就是远嫁到了南洋一带,当时可能看上去有些可怜,但其实这或许是最好的归宿,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彻彻底底和这个大家族断了联系。
最后就是惜春的“佛前海灯”,这便也注定了惜春跟佛家有缘,难逃出家的命运。
“炮竹那是一响而散之物。算盘打动乱如麻。风筝乃飘飘浮荡之物。佛前海灯益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用此不祥之物为戏耶?”想到这里贾政心中越发苦闷,可是当着贾母的面又不敢表露出来,只得勉强往下看,下面是宝钗的谜。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手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这个谜底在当时很好猜,放在当下就不太好理解了,这是一个古代用具叫做“更香”,那为什么宝钗的谜底是更香呢?根据无名氏的续书宝钗最后的结局是嫁给了宝玉,但宝玉最后选择了出家,独留一个宝钗守空房,那不就和更香一样什么都没有得到,自己每天消磨着时光,这也是宿命难逃。
贾政看完,心内自忖道:“此物还到有限。只是小小之人作此诗句,更觉不详,皆非永远福寿之辈。”想到此处,愈发烦闷,大有悲戚之状,因而将适才的精神减去十之八九,只垂头沉思。
看完宝钗这个谜贾政终于是再也扛不住了,我想贾政此时应该是困惑的,他始终不明白明明今天是喜庆的节日为什么大家都要用些不祥之物作为谜底呢。作为整个家族的大家长贾政是悲哀的,我想此刻他应该是预示到了整个家族的未来,但单凭他一人却是有心无力,无法改变。家族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荣华给他们所带来的一切,可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过贾府的未来,即使贾政有这份心,却不知如何下手去改变,连自己的儿子宝玉都难以服从自己,更不用说这个大家族了,所以他也只有独自哀伤了。
《红楼梦》的第二十二回我认为和第五回的作用同等重要,在这些红楼儿女搬进大观园前作者再一次用隐喻的方式交代了他们各自的命运。这些当时难以理解的谶语都会在未来一一应验,而宝玉的参禅也为后文出家做了铺垫。他们可以搬进大观园这座青春王国,可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然开始改变,大厦将倾,命途多舛。
《红楼梦》的下一回就是名场面“宝黛读西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