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平安醮也不平安(1 / 1)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在宝黛之间吵吵闹闹当中结束了,与此同时宝玉还结识了蒋玉菡,为后文宝玉挨打以及袭人姻缘都埋下了伏笔。故事进入第二十九回,又是一个大场面,回目名“享福人深福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在这一回当中贾母带着一众女眷到清虚观去打平安醮,说是平安醮可就在打醮的时候却发生了很多不平安的事情,尤其是宝黛二人之间发生了最强烈的一次争吵,我们进入文本来探究竟。
根据元妃娘娘的指示贾府要在五月初一至初三去清虚观打平安醮,我们先来说说“醮”这个字,它是“酉”字旁很明显是和酒有关,指的就是用酒来祭祀的一种仪式。打平安醮有祈福之意,前文我们就说过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有自己的信仰,通过打醮来祈祷家族的繁荣昌盛,这就是回目中说的“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先来看看这次打醮的阵容,可以说和前文秦可卿出殡差不多,首先最感兴趣的当属凤姐,听说要打醮就赶紧约着宝钗、宝玉、黛玉一起,因为打醮的同时还能听戏,凤姐本身就酷爱热闹于是就首当其冲。贾母听说也要一起去,老太太平日里就喜欢跟年轻的孩子们聚在一起,有这样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贾母还打发人去请了薛姨妈、王夫人,王夫人不喜热闹,而且也怕宫里有人出来怠慢了就回了不去。不仅如此,贾母还发话园子里的丫头、婆子们有愿意去的都可以跟着老太太一起逛去,想想也知道这些丫鬟小姐们平日里都不能随随便便出门去,终于有了这样一个机会就都迫不及待要去。
等到了初一这一日,荣国府门前车轿纷纷,人马簇簇。过去古代人出门是有等级之分的,特别像贾府这样的大户人家更是如此,除了净街撵人之外乘坐的交通工具也很讲究。贾母乘坐的是一乘八人大轿,这个品级就很高了。李纨、凤姐、薛姨妈乘坐的是四人轿,宝钗、黛玉二人共坐一辆八宝车,而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共坐一辆朱轮华盖车,一众丫头也都伴着自己的主子一同前往,这个阵势怎么形容呢,贾母等人已经坐轿去了多远,门前尚未坐完,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这场面不光热闹还很混乱,这个说“我不同你在一处”,那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七嘴八舌、你争我吵,最后还是周瑞家的出来维持秩序,一众车马这才出发。
刚到清虚观就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有个小道士拿着剪子剪蜡花,内个时候还没有油灯,都是用蜡烛照亮,为了让蜡烛更明亮就需要有人来剪蜡花。贾府的人到了小道士就要赶紧回避,结果一着急撞在凤姐怀里,凤姐一扬手,打了他一个嘴巴,紧接着后边看热闹的众婆娘都跟着起哄说“打,打,打”。很小的一件事作者写得却极具讽刺意味,贾府的人是来打平安醮求祈福的,可刚一进门就开始拿腔作势,凤姐的一个巴掌下去这福就打没了。“福”对中国人来说太重要了,过春节我们讲究迎新纳福,将福字贴在门上,可“福”从来都不是求来的,是一点一点积攒而来的,贾府现在可以凭借权势肆意卖弄,辉煌的时候不惜福,慢慢地福气就散了。
贾府当中最懂得惜福的人就是贾母,发生这样的事贾母过来将那小道士拉了起来,还不停地安慰他,叫他不要怕,还命贾珍将他带下去给他些钱买果子吃,还嘱咐让人不要难为他。贾母始终都有一颗仁慈之心,对小道士如此,后文对刘姥姥也是如此,正因为有贾母贾府才能有生命力延续下去,等到贾母去世这一大家子就“树倒猢狲散”了。作者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想要告诉我们“求福”不过是惺惺作态,真正的福要靠德行的累积,做人一定要善良,心存仁慈才能给后辈儿孙积德求福。也许你现在可以仗势欺人,可当你落寞的时候谁又能来挽救你呢?
这是第一个小插曲,第二个小插曲和宝玉的姻缘有关系。元妃娘娘借端午节礼表达了自己对宝玉亲事的选择,没想到来了这清虚观张道士竟要给宝玉说亲。说起这位张道士也是个厉害人物,曾经是荣国府国公的替身,是先皇提名的“大幻仙人”,现如今掌管“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人”,王公贵族都称之为“神仙”。张道士见了贾母一定是阿谀奉承,相互寒暄了几句就聊到了宝玉身上。
张道士先是夸宝玉写的字、作的诗好的不得了,还说形容身段,言谈举止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其实这些话都是说给贾母听的,张道士很清楚贾母最疼爱宝玉,夸宝玉实则就是哄贾母开心。夸完了之后张道士就要进入正题了,他今天是想给宝玉提亲来试探贾母的意见,读到这里我一直觉得作者是有意而为之,如果说前文元春的节礼是一种隐晦性的试探,那到了张道士这里可就是单刀直入了,看看贾母这边到底意下如何。
张道士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到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到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原文中并未交代张道士说的这个女孩子是谁家的姑娘,但我们不妨根据这个描述来揣测一下倒是跟宝钗颇为相近,这究竟是不是元春的授意,是否是一种巧合,文中也没有交代我们就不再过多分析了,总之到了这一回是老太太要对宝玉的亲事表态了。
贾母怎么说?贾母道:“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如果细品贾母这番话也很有意思,老太太先是委婉地拒绝了张道士提亲的请求,然后老太太又给出了自己的标准,首要的是模样、性格好,富不富贵无所谓,我们要知道宝钗的“薛氏”家族就是经商的,最重要的就是富贵,可如今贾母却道富贵无所谓这不就等于将张道士、元春的想法给摒弃了,反而给了黛玉这个从小没了爹娘苦出身的外孙女机会了吗,这样一来贾母这一票隐晦地就给了黛玉。
宝玉提亲之事暂且告与段落,没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张道士拿了一个托盘出来要请宝玉脖子上的玉,说要托出去给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宝玉就把通灵玉摘下来放到盘内。不一会儿张道士捧了盘子,走到跟前笑道:“众人托小道的福,见了哥儿的玉,实在可罕。都没什么敬贺之物,这是他们各人传道的法器都愿意为敬贺之礼。”贾母听闻,向盘内看时,只见也有金璜,也有玉玦,皆是珠穿宝贯、玉琢金镂,共有三五十件。
本来这件事也没什么,可巧宝玉坐在贾母旁边,先将自己的玉戴上,然后在盘子里翻弄寻拨,一件一件的挑与贾母看。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翻弄拿了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这么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宝钗这一句话可是捅了大篓子,宝玉本身就是个多情公子哥,听见说湘云有一个便将那麒麟拿起来揣在怀里,手里揣着,眼睛还瞟人。别人没有理他,黛玉却瞅着他点头儿,似有赞叹之意。宝玉这个时候有点做贼心虚,赶紧又掏了出来,向黛玉笑道:“这个东西到好顽,我替你留着,到了家穿上你戴。”林黛玉将头一扭,说道:“我不希罕。”宝玉笑道:“你果然不希罕,我少不得就拿着。”说着又揣了起来。
黛玉现在最怕的就是“金”宝玉偏偏还就拿金麒麟来刺激她,自从元春送了节礼“金玉良缘”的说法就成了黛玉心中难以磨灭的痛处,一个宝钗还不够可巧又带出了史湘云的金麒麟,这一下黛玉可是受了双重打击,别看现在相安无事回去少不得又是一阵口舌之争。
打个平安醮接连发生了三件意料之外的事情,这还没完,整个打醮的各项事情都是由贾珍安排的,其他的都没有大问题,可听的这三本戏让贾母很是不高兴。先看第一本《白蛇记》,讲的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这个戏没什么大问题,象征宁荣二公白手起家为贾府的兴盛打下了良好的根基;第二本戏《满床笏》,这说的是阖家欢乐、富贵满堂,暗示贾府现在的鼎盛和辉煌;让贾母不开心的是第三本戏《南柯梦》,这可就是及其晦气了,从开始的创办基业到家族鼎盛,怎么最后却变成南柯一梦了,贾珍说神佛要这样,也只能罢了。这就叫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连神佛都不能更改,看来贾府的败落已经是铁定的事实了。
接二连三的风波让贾府这个平安醮着实不平安,宝玉因张道士提亲之事心中不自在,回家来生气,说是以后不再见张道士了;黛玉昨日回家中了暑,因此二事贾母执意不去了,凤姐见状只能自己带人去了。谁承想宝黛二人却爆发了相识以来最严重的一次争吵,这一次不仅牵动了双方的丫鬟,甚至惊动了贾母和王夫人,究竟怎么回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