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析与推理(1 / 1)
我指出,中央购物广场是本市几个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所以以徐正希为例,可能她在出门之前就已经明确自己要去白纸市社区了,但是直接对家长说自己要去白纸市势必会引人怀疑,所以称自己要去中央购物广场。
不过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
我又仔细翻阅了一遍寻人启事,结果发现其他人的家属描述失踪者“声称”的去向全部都是市内最为繁华的商业区或者购物中心,而家长们也都没有丝毫怀疑。
那他们会不会都去了白纸市社区?或者是都经过了白纸市那一片区域去到了其它地方?
我上网找到有关白纸市社区的资料。这个地方位于本市旧城区的中心地带,靠近区妇幼医院。社区内大多是纵横交错的小巷和相对老旧的二三层建筑和单层平房。也没有实现监控全覆盖(这就是为什么徐正希的活动轨迹目前只有直接目击记录而没有监控摄像头捕捉记录。
在白纸市社区的附近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关注的地点。况且这条路径只能用来追踪徐正希,或是推导其他人可能的活动轨迹。
这个时候朵然已经开始照着寻人启事上的信息给失踪者家属打电话了,她自称是他们的同学(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她之前在学校里也不认识失踪者中的任何一个人,包括同级生。她充分发挥她出色的沟通能力和共情能力,收获了一大堆近乎歇斯底里的哭诉(家属很不冷静,和一大堆焦急的抱怨(家属相对理智。
不过她从谈话中似乎还是梳理出了一些有效信息,并且是我们之前所不知道的。
第一、肖楠楠、吴子卫和李雨的家长都在事发前几天听自己的孩子提到过学校组织了一个“培优补差班”。并且提到自己有机会去上课,但是家长们没有接到任何来自老师和学校方面的通知,这三个学生当时也对具体上课时间地点等细节表示不清楚,似乎这个说法只是传言。
第二、有六个家属提到自己的孩子在出事之前的一天晚上有单独和某个不明身份的人物通过电话,并且其中两位家属指出那个人说话的声音听起来是男性。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具体的对话内容,李雨的家长曾询问过来电者的情况,得到的答案是“一个朋友”。他们也不知晓更多的
这两点的可信度相对较高,因为在失踪者家属群体中有较多人反馈。我让朵然去和她的父母求证“培优补差班”这一说法,同时开始思考该如何弄清楚这位不明人物的身份。
过了一会林家夫妇的回复来了:学校在前些年确实有“培优补差班”这一课后补课计划,在初高中同时实施,不过并没有进行任何对外宣传,内部对外也是要求严格保密的。“培优”类主要针对每个年级中“已经取得良好成绩,但尚有一定潜力可供发掘”的学生,“补差”类则主要针对“成绩目前不理想,但通过个性化的训练可以取得提升”的学生。然而从去年开始,由于教育政策的变动,这一计划没有继续实施,所以在今年学校官方是不可能出现“培优补差班”这一说法的。
我顿时在脑海中勾勒出了一种可能性:
很多学生在来到义华初中或高中之前通过某种渠道得知了此前“培优补差班”这一计划的存在(通过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换或者与学长学姐们的交流等。但是由于计划本身没有对外公布,所以学生们只知道它曾存在过,并不知道它已经被取消。而某位或者某些另有所图的人出于某种目前还不为人知的目的利用了这里信息的不对称欺骗了这部分学生,让他们误以为自己被这一计划选中,之后在把他们骗走。
然而问题还是回到了“一百九十九”这个点上,这个数字的背后有什么玄机?而仔细想想,我想到的这种可能性似乎也很难自圆其说,本身就有很多漏洞,而其中的一些问题也没能得到解释。例如,打电话的人和编造出“培优补差班”计划的人是一个人吗?如果是,那为什么学生在接到电话后要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来应对家长的询问,而不是让家长知道真实情况?何况这个编造者或者作案者是如何绕过学校老师来以这种名义联系到失踪的这几个学生的呢?
而且,失踪的七人现在到底在哪?
网上的消息更新自此陷入了停滞。以我们的情况也不可能取得权限进行更大范围更具深度的搜证。林家夫妇今天晚上会留在市里过夜,现在的我们无事可做,在没有进一步证据或出现新情况之前我们只能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
于是我来到二楼书房,准备找一本书来读。崔主管此刻正在杂物间(也就是旧楼那边和水电装修公司的人一起整修楼顶。朵然坐在我旁边戴着耳机安静地用平板看着电影。
我虽然眼睛盯着书本,但是内心仍然在思考着失踪事件这个难解的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神秘的电话是谁打来的?一百九十九有和特殊含义?
快到吃晚饭的时候,崔主管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二楼,交给我们一本酒红色封皮的日记本。
“你们来看看这个,之前是……没有的。”
原来崔主管和装修公司的人在整修楼顶时进入了那栋旧楼二楼的一间房间,结果在房间里面正中央的地板上发现了这本日记本。碰巧去年十一月时崔主管曾进去过那间房间整理东西,他非常清楚的记得当时那个位置并没有这样一本日记,他也基本可以肯定林家人不会把日记一类的东西存放在这里。他出于好奇拿起来随手翻了几页,结果被吓了一跳。他说那本怪异的日记里有关于此次失踪事件的内容。
我和朵然有些震惊,急忙翻开了那本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