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吃苦耐劳(1 / 6)
根据朝廷制定的经济恢复计划,从昊菁一百零四年至昊菁一百三十四年为经济恢复期(1748-1778)。
由于大搬家涉及的范围太广、人口太多,朝廷不可能对所有行业和所有城市都投入足够多的资金用来恢复经济生产。
有限的资金只能优先向工商业发达的城市,以及耕地多较多且气候很好的地区倾斜,这也可以确保工业品的生产和粮食的供给。
对农业的投资会优先确保西州(伊比利亚)、法州(法兰西)、德州(德意志)、波州(波兰)、第州(第聂伯河)、顿州(顿河)、伏州(伏尔加河)这七大州。
天气不那么好的英州,土地不那么多的瑞州、意州、丹州(丹麦以牧场为主)获得农业投资的时间都会推迟一年以上。
这么做的目标就是确保前三年每年收获一亿吨粮食,供给五亿人食用,确保人均四百斤谷物,让所有百姓不至于因为搬家而被活活饿死。
像已经有大量粮食剩余的澳州、北美、南美、南洋等地区,在将余量投放给新移珉之后还有剩余的,可以出口给本土,朝廷会按照市价进行采购。
与此同时,还会向法国、荷兰、印加等国购买粮食,只要在前三年不出现大规模的饥荒,往后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好。
昊菁皇帝明确指示,一要防御天灾,二要严惩人祸。
对于前者,朝廷必须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
对于后者,绝不能姑息纵容,必须以儆效尤。
天灾就是洪水与干旱,由于欧洲除了亚平宁搬到之外,其他地方极少发生地震,所以并需要考虑这抗震的问题,这就能剩下一大笔钱。
对于旱灾与水灾,其实有一个通用的办法,那就是兴修水利,建设水库,旱季能放水灌溉耕地,涝季能储水确保下游安全,比较重要的就是六大水库。
在伏尔加河流域的喀山、乌法、萨马拉三城的合围的三角区域内修建伏尔加水库。
在第聂伯河中下游的基辅、切尔卡瑟、扎波罗热、赫尔松一带修建第聂伯水库。
在维斯瓦河中下游的华沙、卢布林、比得哥什一带修建维斯瓦水库。
在易北河中下游的哈雷、莱比锡、德累斯顿一带修建易北水库。
在莱茵河的波恩至杜伊斯堡段,修建莱茵水库。
在马德里与里斯本之间的塔霍河与特茹河修建两河水库。
除了这六大水库之外,在欧洲的各主要产粮区,朝廷还下令修建了大大小小近百座水库。
在干旱季节,水不光是粮食,水还能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