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反转(2 / 2)
什么个情况?这俩人不是勾结在一起,要造反吗?怎么还有东宫的手谕呢?
他们要是再晚说片刻,李守义就放响箭,让郭待封带队进来了。
一头雾水的李守义,在李绪、李纯兄弟俩的催促下,稀里糊涂的跪在了前面。
诏曰:代郡王守义,天资仁厚,孝心纯确,明睿丰俊。效力边事,屡立功勋,爵晋亲王,加晋阳留守,检校南衙大都督,实授并州大都督。
领并州所辖泽、潞、汾、仪、岚、忻、代、朔、蔚九州。知单于都护府,丰州、夏州、胜州事。诸都督府、州,军政事务,皆由代王一体节制,许便宜行事之权。
为免北方防务有缺,战事再起,特许代王延缓班师,调整北线防务,拱卫关中。
好家伙,太子手笔不小啊!晋阳留守,检校南衙大都督,实授并州大都督。又节制这么多州,跟武德朝时,高祖册封太宗为天策上将那次又有什么分别?
太子爷这是摆明了要立代王为嗣啊?要不然代王怎么亲冒箭矢,在战场上那么玩命,感情是回报丰厚才以命相搏的。
诸将这才恍然大悟,圣人的身染沉疴,太子爷上位是早晚的事。让代王到前线立军功,积攒人望,为其入主东宫铺路啊!
吃官饭的谁不明白,东宫与天后争权,太子爷这是怕登基之后被天后所掣肘,所以提早把局布好,省的为人所制。
程部的将官们,在暗自佩服太子爷高瞻远瞩的同时,也在用眼睛瞄自家主帅程务挺,都等着他发话呢,到底从还是不从。
脑袋里还是一片蒙的李守义,接过诏书,特意瞟了一眼,按唐制除了中旨,圣旨是需要中书、门下的宰相签押才能奏效的。
看见留签处的署名是:同中书门下三品-张大安、同中书门下三品-李义琰。李守义就知道,这是李贤取巧利用监国的身份强发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难道东宫遇到了什么事?
扶起李守义,李元轨正色对程务挺道:“平原郡公,你是服从监国的诏命,在军中辅佐代王,还是号令你的左军,与我们血战一场?”
“你!”,程务挺指着李元轨,一时语塞。
这倒不是程务挺怕了李元轨,而是他觉得太子的处置太操切了。
圣人不会明着责怪太子,可他会把气撒在代王身上,到时候李贤的指望,怕是要化为泡影了。既然,他这么心疼自己的儿子,为什么把他拖入这权力争斗的漩涡中呢?
可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木已成舟,一切都没有回旋的余地了。
良久,叹了口气,程务挺让亲兵将印符取来,交到李守义手中,诚恳道:“殿下要当孝子贤孙,可一定要好自为之啊!”
话毕,便挥退了卫队,转身向他的院子走去,那身影甚是孤寂。
可他一走,弄得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何迦密等将面面相觑,无路可走的他们只能大礼参拜,表示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