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洪水滔天(2 / 2)
叹了口气,略微沉思了片刻,薛元超继续答道:“容臣说句僭越的话,臣理政治国的本事不是一流的,比不上房杜,陛下您也比不得太宗皇帝。”
“现而今,这事情是明摆着的,太子薨逝,黄河大决,百官群情激奋,不能装着看不见。”
“当年上官仪、李伯瑶、郭广敬是怎么死的,他高智周不是不知道,那些闹着辞官的也不是不知道。”
“可他们为什么不怕,食君之禄,担君之忧,陛下错了,臣子们自然要有所进谏。”
磨着手上的扳指,李治淡淡道:“若朕就是要杀了高智周,堵上悠悠之口,你还要以全家性命担保吗?”
迎着李治目透的杀机,薛元超摇了摇头:“臣不怕死,可臣的家人无辜。但国事要紧,要想找个毫无私心,能辅佐新储来治国的,简直难上加难!”
“人皆有私心,就像臣心疼老妻幼子一般。又会治国,操守又好,前朝后宫,臣不知道谁能胜任。还请陛下各点一二,以为制衡之道。”
“若陛下选定妥当了人选,臣愿肝脑涂地,为之效劳。”
薛元超这话里句句都带着刺耳,能比他这文坛领袖德行能力都突出的臣工,岂是那么容易找的。后宫中的嫔妃,能替新储看住场子,又能帮着处理国务的,除了武后更是凤毛麟角。
李贤走了,就涉及到立新储,剩下的四个皇子,是一个比一个无能。让他们坐天下,眼见着像他当初登基一般被权臣架空了。要不是为了防着这个,这么多年,他能这么维护武后吗?
原来有李贤这个能干的储君在,前朝的臣工都尚且能够克制。现在,呵呵,已经没皇子能镇住他们了。此刻的李治,脑海中不由浮现刘邦安国传位的故计。
但一想到李唐厚待功臣的传统,臣工们又都是忠敬之臣,一时也狠不下来这个心。
拍了下龙椅的扶手,李治沉声道:“顶得好!你薛振比高智周的胆子还大,顶的真好。”
话间,李治叫来了候在门外的吴毅,让其传旨由中书令-薛元超,领太子丧事,授以全权。
然后,对薛元超说:“先把六郎的身后事办了,剩下的,朕还需要时间考虑。”
“至于黄泛区,让郭正一去,朕授他为按察使,授临机专断之权,全权处理河务。朕看他也是额头发青,莫不如打发了,替朝廷办点事。”
领命退出紫宸殿,回首望了一眼,薛元超不由在心中默念:“太子爷,你死之后洪水滔天。这前朝、河南两把洪水,能不能冲醒圣人,就看天意了。”
“智周兄,你是硬骨头啊!你的清名必定耀于史书,薛某自愧不如。你若是全家罹难,我给你收尸,披麻戴孝。”
有道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天后就是铁打的,能抵得过这么多人参她?让皇上站在她那边,和天下百官对抗,根本不现实,有的热闹了。
转身回到当值的政事堂,薛元超让以中书省的名义,兵部左侍郎岑长倩派兵看管天牢,且照会刑部,无圣人亲旨,任何人不得提审、探视高智周。
这个时候了,必须防着点,武后有多心狠手辣,不言而喻,例子都在那摆着呢!这也是他能为老友做的最后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