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尾声(1 / 4)
“试试。”
徐容迎着杜其峰的视线,笑着说道。
杜其峰迟疑着,将信将疑地转过头,再次喊道:“眼神聚焦于一点,视线下垂13度。”
郭滔愣愣地看着李青和罗金福,他们都听到了对讲机当中徐容的声音,又都觉得莫名其妙,若非坐在对讲机那头的不是徐容和杜其峰,而是换个新人,他们早已经一连串的大耳刮子甩了过去。
特么的你来给老子下垂个13度瞅瞅!
可是那头毕竟是徐容和杜其峰,一个国内表演界的权威、资方代表,一个闻名两岸三地的着名导演,几人对视了一眼,凭借着感觉,琢磨着13度这个根本无法精确达到的概念。
大约过了一分钟,当两人站定,坐在监视器后的杜其峰不可思议地望着睥睨着镜头的二人,好半晌没反应过来。
郭滔和李青的情绪上并没有任何变化,但是因为站姿和视角的调整,给人的感觉却截然不同,再加上他们各自怀里的冲锋枪,对于气势的加成远高于雪茄。
“13度,是蕴含着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杜其峰极为好奇地望着他,他从业几十年,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概念,但是在他看来,这一方法对于导演的帮助是巨大的,就像眼下的局面,当演员无法通过自身的表现力呈现自己想要的内容,导演通过对演员站姿、角度等一系列的调整,达成理想的状态,彻底验证了“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这一说法。
徐容想起先前杜其峰同样没有回答他的正面问题:“噢,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都是上不了台面的小玩意。”
徐容先前曾主持过一届人艺招考,尽管让他卷入“徇私舞弊”的风波,但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
因为参加考试的多为各大院校、剧团的优秀演员,通过主持招考,他对国内各大院校、剧团的演员整体素质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概念。
声、台、形、表四门功课,因为绝大多数艺术院校培养人才时的对标标准是影视,也就导致“声”基本功普遍较差,哪怕是中戏、上戏这种培养戏剧人才的顶尖学府。
可是相比之下,“形”更是差的一塌湖涂,考生展示形体时,展示的大多是艺考前培训班培训的舞蹈动作。
而且最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这不是个例,而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徐容尽管同样是院校出身,还是以培养电影明星的北电,但是得益于小张同学的言传身教和日常交流,他的形体基本功碾压绝大多数院校出身的同行。
就像在他的熏陶之下,小张同学的吐字归音的基本功基本上盖压同代。
形体是一种比语言更强、更加直接的呈现方式,比如和朋友打招呼时的摆手动作,有人将手肘举到肩膀水平线的上方,有人会举到小腹以及肩膀之间,但哪怕是一个陌生人,也能立刻判断出两种不同打招呼的方式对应的人物性格。
这就是形体表现力或者肢体语言,因为不同文化会衍生不同的肢体语言,因此绝大多数肢体语言又会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和制约。
他给给郭滔、李青设计的动作和眼神都是出于类似的目的,侧身站立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身材的缺陷,而且因为这种站姿往往出现于运动当中,常用于进攻或者防守,因而这一肢体语言本身就就是非静态的,而眼神的的焦点固定,视线下垂,会给镜头后的人一种俯视的感受,这种视线绝大多数文化背景之下,表达的往往都是蔑视的肢体语言。
至于13度,则是他随意扯了一个角度,因为相比较而言,15度、3度或者45度有更强的参照物,比如手表的刻度,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刻板的规则当中,而13度则是一个需要俯视,但是又能避免演员刻意为之的说法,在表演当中,刻意是最大的灾难。
徐容平时很喜欢琢磨这些动作,每每看到一种有意思的反应,他都会仔细琢磨其肢体语言的构成和细节,而后装进自己的武器库当中,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
一条拍完,杜其峰再次忍不住了,转过头来问道:“13度到底有什么特殊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