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细思极恐(1 / 4)
子受传旨完毕,商容又出来蹦跶,满脸愁容丝毫不见之前的喜色:“老臣商容启奏大王!君有道,止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后宫美女,不下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后妃,今欲选美女,恐民失望!”
劝谏的人,还真不少。
有说水灾旱灾太多,君王好女色,实为不智。
又说贪得一时之乐,好不容易得来的天下太平又会回归混沌。
大臣们一一出列劝谏,子受看得分明,不表态的也就三三两两那么几个,费仲、尤浑两个谏大夫还是里头官职最高的,至于那些武将可能都是粗人,说话的不多。
我堂堂大商朝,人才众多,翻来覆去怎就只有这么几个奸佞?
商容在群众劝谏后,最后俯首道:“老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纲,侍君三世,不得不启大王!”
“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后为乐哉?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商容找了个好理由,正逢北海平叛,劳民伤财,怎么又好意思选秀呢?
子受还真没办法反驳,昏君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手底下一个个忠臣眼睛瞪的比铜铃还大,就盯着你的一言一行,啥政策都通行不下去。
别人当昏君,都是有一定积累,起初也没那么昏庸,得靠一点点掌握权势,一点点提拔奸人,才能够成功。
子受自己想当昏君,可这满朝文武没几个想当奸佞啊!
上下不一心,成不了事。
只能多来几次像刚才临阵换帅的举措,竖立起自己的昏庸形象,渐渐提拔费仲这样爱拍马屁对君王言听计从的奸臣,才能光明正大的当一个昏君。
朝中忠臣太多,实在不方便发挥。
子受内心叹了口气,只得暂时作罢,等飞大夫挂帅,北海兵败,找个由头把这些忠臣都送前线去。
不对,好像不行,忠臣里不乏能臣,万一真给平叛成功了怎么办?
还是得好好想想怎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