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心向往之(3 / 5)
唯独《公羊》主张大复仇主义,认为不管齐国的出发点是什么,齐襄公灭纪,也有其公义之处。”
“所以,与其说是《春秋》大之,倒不如说是《公羊》大之,汉武帝因需要此等理由,故而也大之。”
“这下,你可明白了?”
宋教谕略微含笑地看着林川。
林川起身,作揖拜服:“夫子讲解甚详,学生已明了。”
“既然你之疑惑已消,那你的本经……”
“学生还是要选《春秋》作为本经。”
宋教谕:“……”
“这是为何?”
“《春秋》教也,微言大义。太史公有言:其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学生还是准备选《春秋》作为本经。”
宋教谕:“……”
“这是为何?”
“《春秋》教也,微言大义。太史公有言:其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
说到这,林川停了停,最根本的是他喜欢。他喜欢读史,读《春秋》,可谓百读不厌。
他想起另一时空对《春秋》的评价,而他自己想要弄明白两世的不同之处,自然也要研究历史。
且,无论从哪方面考量,《春秋》的开创之功都是无可争辩的。
它的编年体例,为史学三大体例之一,“系日月而为次,列时岁以相续”,垂范千秋,继之者众,《资治通鉴》最称出类拔萃。
它的私修性质,打破了官方对史学的垄断,成为诸子百家争鸣的先声。
另一时空的“二十六史”中,私修者多达三分之一,亦可说是受其引领所致。
它的春秋笔法,姑且不论有多少后人穿凿附会之处,但其本身所彰显的史学精神却勿庸置疑,那便是勇敢无畏,刚直无私。
中国史脉能绵延至今而不断,与孔子当初所赋予的那股坚韧之气息息相关。
自那个九爷出现,林川想着他或许此生当不了主政官,大概是要成为一个“抄书”编书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