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佛道初争(1 / 10)
齐泰来此,只是单纯的“路过”,如今南北俩藩王作乱,朱允炆刚当皇帝,非但没有任何的害怕,反倒是十分的兴奋——成宿成宿的不睡觉,拉着齐泰等一群人在宫中商议对策。
每次商议完了之后,还非得让人把决策的记录送到黄子澄这儿来,让他看一看。
黄子澄十分感动,每次都针对御前决策写很多的意见。
兵事他本来并不擅长,而且往日里讨论什么政策的时候,都是面对面语言交流,黄子澄的表达能力不如齐泰,脑子也不如齐泰转的快。
以至于很多御前会议,他都像是陪太子读书一般,基本不会提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可到了事后,他自己反复琢磨,又觉得这里也不对,哪里也不对,但决策已经定了,更改不了,只能作罢。
心里一边后悔为何当时没有想到这些,一边给自己加油:下次一定!
但现在关在诏狱里,没有琐事烦心,决策的过程又是御前讨论完之后以文书的方式交给他。
正符合黄子澄处理文字的特长,能够静下心来仔细的推敲思考,是以每次都能针对性的提出很多让齐泰都十分意外的建议。
几次下来,黄子澄喜欢上了这种工作方式——最主要的是,自己提的那些建议和意见都和齐泰相反,而皇帝却大多时候采取自己的。
齐泰有些扛不住,主动上书要求把黄子澄放出来,但黄子澄态度坚决,说什么都要蹲完三个月。
无奈之下,齐泰为了让自己的政策和决议能够顺利推行,主动承担起送文书的工作。
不仅亲自来给黄子澄送文书,还专门盯着黄子澄写反馈,但凡反馈意见和自己不同,马上针对性讨论。
大部分讨论都会以争吵结束,黄子澄说什么都不改。
齐泰也学聪明了,带着其他官员来,每次和黄子澄发生争吵时,这些官员就会出来打圆场,然后说服俩人各退一步。
虽然还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能争取到这个结果,齐泰也算心满意足。
今天也是如此,齐泰带着方孝孺来的,和黄子澄吵完后,各退一步,拿着文书正要走,方才想起方孝孺,不用问一定又来找他那什么“小师”来了。
齐泰对方孝孺更加鄙夷,这酸腐居然为了讨好皇帝,拜龙虎山的道童当“小师”,实在是荒唐至极。
只是现在黄子澄和自己闹翻了,皇帝又极其信任方孝孺,自己还需要这份助力,必须小心维护着面上的关系。
带着手下官员来寻方孝孺,正听到王凡在讲战局,忍不住开口。
看着墙上那不伦不类的地图直皱眉:这也不是我大明的舆图啊,怪异的很。
又看了看地图上标注的几个点,正是兵部围攻北平的作战方案。
他倒是没有在意所谓的泄密不泄密,毕竟朝廷在对燕王的作战上打的明牌,但凡是对军事有所了解的人,都能猜出如何布局——无非就是东南西北围住一举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