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这是个妖道啊!(1 / 13)
“德公”愤怒的方孝孺进了偏殿,正迎上齐泰的目光,气势自然的弱了三分。
周围的大臣,大多都是兵部的官员,见到方孝孺气势突变,心里虽然对他骂兵部的人不爽,可见到这副样子,全都心中暗哂:“你纵然深得皇帝宠信,可在德公面前也嚣张不得。”
朱元璋废黜丞相制度之后,大权独揽,相权和皇权聚于一身,虽然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但这两个担子抗在身上之后,方才知道有多累。
纵然老朱雄心壮志,可架不住国事太过繁多,就算自己再怎么英明神武,每件事都能做出最优的决断。
但国土辽阔,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有些事如果不及时处理,等到自己亲自过问,说不定就酿成了大祸。
因此他开始让自己信得过的大臣担任大学士参与议政。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虽然年轻力壮,精力上是够的,但政务的处理能力比他爷爷差的不是一个档次。
有爷爷留下来的大学士议政这个制度,他便完美的继承下来,更是在奉天殿的偏殿里设置了值房。
至于人选,他并没有要求,反正只要能帮他处理政务就可以。
为首的自然是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三人。
只是因为方孝孺连进士都不是,虽然任命为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但为了照顾他的心情,洪武朝能议政的都是大学士的传统,朱允炆没有继承。
皇帝开了这个口子,齐泰和黄子澄也全都心领神会的默认了——不设置必须是大学生更好,他们完全可以让手下的官员跟着一起进来。
因此在建文朝,能到此偏殿参与政务处理的官员,无不引以为傲。
而能进这里的官员,又多大是齐泰和黄子澄的亲信,此消彼长下,建文朝廷的文官虽没有明显的齐党或者黄党区分,但也隐隐有了这个迹象。
如今黄子澄把自己关在监牢里,与他亲近的大臣想要进议政偏殿便十分的困难。
再加上最近南北藩王作乱,战事处理则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齐泰便趁机将兵部能叫得上名字的官员全都来此议政,整个议政偏殿俨然成了兵部的天下。
自古以来,中枢六部之中,官员们私下里素有上三部和下三部的传闻。
上三部是指:吏部、户部、礼部,做的都是劳心的事,其中又以掌握官员升降的吏部为大,吏部尚书更有吏部天官的别称。
下三部便是:兵部、刑部、工部,干的都是劳人的活,尤其是开国皇帝治下的兵部地位更低。
开国皇帝基本都是武德充沛,马上得天下的主,所谓的兵部尚书,很多时候都只不过是皇帝的军事秘书长,名义上总管天下兵事,可实际没有旨意,连个兵丁都调动不了。
宋朝时鉴于唐末和五代军阀割据乱局,建国以后基本国策是崇文抑武,增加了负责军事的枢密院,武官选拔及军政全部归枢密院管,兵部本部就只剩仪仗、武举考试等作用。兵部尚书基本就是个闲职,没有实权。
更过分的是,很多时候兵部尚书只不过是个名誉地位的象征,唐朝的杜如晦、李靖、侯君集、郭子仪,宋朝的欧阳修,都曾获得过这一头衔。
明朝虽然兵部尚书的地位有所上升,由前朝的正三品官阶上升为正二品,但实权依旧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时间,六部之中在朝堂上,兵部尚书的存在感一直都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