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神游14地支、天干与河洛(2 / 3)
古人将其具象为狗、猪、鼠、牛、虎,是用的天空最为明亮、明显的星辰,勾连成图像。这实质上就是一种“星座”。将天空的星辰,勾连、具象出了具体的动物的形状,用之记录时间,就变得方便很多了——当星象从狗变成了猪,那就说明从戌时到了亥时,星象一夜五更而至昼。而这就是古人又将一夜分“五更”的缘由,只因为一夜之间,夜空中的星象会经历这样五个变化。一变就是一更。
……
这“十二地支”算是一种不算“常识”的常识——不算,是因为它真的少有人知,少有人去探究;算,是因为它始终贯穿于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便是旧时代没落了一阵子,也不曾消失。
“新时代”以后,又以其本身的质朴、科学性,重新焕发了生机。
一天24小时这种机械的计时方式,它是只能够精确计时,精确到一种极为细微的微小尺度的——譬如接近于普朗克时间这种最小的时间单位的尺度。而一天十二个时辰,适应的却是人的本身,是适合于人体的生物钟的,可以让人做到和自然的四季变化、日升日落和谐统一的。这种“天人合一”对人体的健康尤为重要:顺应四时,调和六气,人才能够健康、长寿。
但——
事实上很多人是不理解“十二地支”的意思的——从很古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遗忘了。以至于古籍之中,都是各种“猜测”,其中不乏说什么本意是斧子、粪叉子之类的“考据”……这些其实是离题万里的。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只是单纯的靠着天空的几颗明亮的星星连线,构造出图形,然后去想象。
甲可以将之想象成“牛郎挑着扁担带了两个孩子”,乙就可以想象“这是一个肌肉发达,正鼓着肱二头肌的壮汉”,丙则是想“这是女娲娘娘手里的圆规,你看那三个点,明亮的一点是圆规两条腿的连接处,暗淡的两个小星,是圆规的两只脚。那是女娲娘娘在用圆规丈量天河……”
它是可以随便想的……
……
在不同的记载中,一些星象会被拆分,重新组合。一部分星象的零件成了另一个星象的组成部分,一个小的星象,或许是大的一部分,彼此融合出许多奇妙变化。
……
安妙真一一给安心介绍了“十二地支”,尤其是那古老的,创举性质的“五更”这种通过星辰、星象记时的系统。
安妙真随手在地上画出狗、猪、鼠、牛、虎这五种星象,细说古人是如何发现,如何使用的……
安心看了半晌,硬是看不出这些星象有什么地方和狗、猪、鼠、牛、虎有什么相似之处。直到安妙真指点了几个地方——正是狗的尾巴、猪的獠牙、鼠的小巧和尾巴,牛的角和老虎的额头。凭借这几个明显的特征,倒也真的感觉“蛮像的”。安心惊叹,说:“古人的想象力真丰富……”让他想,就算是把头发都揪下来,也想不出来。
安妙真笑,说:“丰富吗?不——这其实是匮乏。远古之人见识有限,无法对天空的星象进行描述,所以只能用动物来表达。”
“呃……”
“就是太过于匮乏了。这就像是一个人一直生活在大山里,没有见到过各种奇妙的东西,当他有一天突然见到了草上飞,那么他对草上飞的形容、概念又是什么呢?就是一头没有腿却跑的飞快的飞牛——你要说,为什么不是王八呢,王八不是更像?可是他只见过牛不是?虽然不像,可他只能这么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