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吃公家饭(1 / 4)
陈志城看到一个年龄刚刚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脸上带着微眯的笑容走了过来,看到他后,叫了一声:“志城哥。”
这就是陈福忠的儿子陈志强,江临市粮食学校毕业,一毕业就分配到陈庄乡粮食管理所,成了一名国家干部。
粮食学校作为中专院校,那是八十年代的明星院校,为啥呢,还是那句话,民以食为天,粮食实行统购统销,老百姓必须要把粮食交给国家,不能私下里进行买卖,交完公粮,剩下的粮食才是自己的,城里人想吃粮食必须要有粮票,出门在外也要带着粮票。
此时粮票还没有正式取消,但是因为市场的放开,小商小贩的出现,粮票的作用已经显着降低了,只是粮食统购统销的政策还没有改变,粮食部门的地位还没有动摇,老百姓依旧需要交公粮,如果家里有人在粮食部门工作,那还是很光荣的,就如同老孙得知被调到粮食局,心里十分高兴一样。
粮管所当然比不上粮食局,它是乡里的单位,到了后世,粮管所就取消了,原先的职工就下了岗,彻底衰败了。
此时粮管所大概还有七八年的好时光,说好时光的意思是,它还能吃上饭,职工还能发的上工资,九二年一实行市场经济,它就彻底走下坡路了,而现在它确实还是一个好单位。
作为农村的孩子,能考上中专,并且分到粮管所上班,陈福忠一家当然是非常高兴的。
不但他们家高兴,老爹都高兴呢,因为以后交公粮,粮管所里面就有了熟人,这交公粮就不需要那么麻烦了,如果没有熟人,验收员老是说你的粮食不合格,粮管所不收,你还要想办法把它晒干,把里面的杂质给清除了,然后去交二遍三遍。
像老爹这种觉悟高的人,从来不会在粮食里头掺沙子什么的,而有的人就不行了,故意往里面掺沙子,等到验收的时候,如果有关系,验收员随便拿起铁管叉子往里一叉,勾出一点粮食,然后看也不看,说:“行了,送进去吧。”交公粮之人便喜笑颜开地把粮食运进粮仓里去了。
而如果没有关系,验收员用铁叉一插,就能发现这里面的猫腻,马上让你拉回去,下次再重新来交。
这就麻烦了,因为大家都是排着队伍来交的公粮,有的可能是徒步走了七八里地才到了这边来,再拉回去,弄干净,好几天就下去了,浪费不少时间。
而大多数老百姓还是非常老实的,不会以次充好,里面掺沙子什么的,但是有的小麦玉米没晒干,里面还有水分,验收员验收的时候,用牙齿一咬,就能检验出来,便马上让你拉回去晒干再回来交,这都很麻烦。
老爹每次交公粮的时候都是胆战心惊的,生怕不合格,拉回家重新再来交,太麻烦了。
而如果有了熟人了,就不用担心这些了,陈志强现在成了粮管所的人,这就方便多了。
陈志城看了看戴着眼镜的陈志强,心里面笑了笑,说实在的,打小的时候,他就没太看的起他,长的瘦瘦弱弱,文文静静的像个大姑娘,现在还戴着一副眼镜,比他小四岁,他从小调皮捣蛋,都不带他这样的玩。
可没想到这小子学习好,不像别人考个中专要考个三五年,人家一次性就考上了,应届考上的,一下子轰动全校和全村。
陈福忠夫妇俩当时那个脸上兴奋哪,走在村子里头都把胸脯抬的高高的,二叔他们都不放在眼里了。
二叔那时还没有当村书记,只是有点钱,有钱当然比不上他们儿子考上中专,跳出农门,成为国家干部了。
村子里头为此找乡电影院的放映员为他们家放了一场电影,那真是给足了脸面。
三年过后,毕了业,分到了粮管所,他们家感到更光荣了,只是陈志强生性比较腼腆,没有别人那么张扬,这让陈志城看在眼里,倒没觉得有什么,只是为他感到可惜,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一入错行,终生遗憾。
“志强,分到粮所了?”陈志城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