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虽败犹荣(1 / 3)
这两名记者到了发酵车间后,就与车间的师傅聊了起来,这个时候的人还比较单纯,哪知道不久之后,就要防火防盗防记者啊,而且他们也不知道这两人是什么记者。
车间师傅很老实地告诉他们,每个发酵池每月可以出原酒四百公斤,一年就是四千八百公斤,这俩记者就绕车间走了一圈,数了数,每排十二个池子,共有二十排,因而就是二百四十个发酵池子,而总共有三个车间,那就是七百二十个发酵池子,这样一算起来秦家酒的原酒生产能力就是三千六百吨。
这俩记者估计是学数学的,计算的这么清楚,通过计算,他们得出秦家酒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三千六百吨,而且只多不少,这就让他们对秦家酒产生了深深怀疑,因为王长征亲口告诉他们,秦家酒的原酒生产能力在一万八千吨左右。
如此一对比,这里面的水分太大了,且不说一万八千吨离四万吨还有不少距离,就是他们计算出四万吨有误,这三千六百吨,也远远不够秦家酒的销量啊。
两名记者晚间的这次采访获得了重大收获,而王长征此时却还不知道这个事情。
防火防盗防记者的本领太差了。
第二天,这两名记者还想对秦家酒厂进行采访,联系上了酒厂的总经济师,结果总经济师直接拒绝采访,无奈之下,他们直接给王长征打了电话,并且指出他们的原酒生产能力只有三千吨左右,王长征听了之后,就告诉他们,秦家酒还有一个酒厂,这两名记者一听,就提出再去另一个酒厂采访,可王长征却以是商业机密为由拒绝了。
王长征此时显然没有意识到危机已经存在,对于记者的调查结果,他并没有引起很大的警觉,面对记者的质疑,他直接撒起了谎,这反而更让记者产生了质疑。
不过,虽然王长征的警觉性不高,但是最后县里领导向两名记者提出了要求,让他们不要报告秦家酒的原酒生产能力和在外地办酒厂的事情,如果要发稿,请在发稿之前把稿子给他们看一看。
王长征和县里领导把事情想的太简单了,人家是京城的报社,岂会听从你的?此时还不抓紧想办法采取公关措施,还等待着人家把稿子发给你看看,真是糊涂之极。
但是这两名记者回去之后,并没有马上报道此事,因为他们也不能随便发稿,在向报社领导报告以后,报社领导要求再次派记者前往秦家酒进行调查,把事情彻底搞清楚再说。
报社记者马上跟秦家酒再次进行联系,结果却碰了壁,秦家酒和县里以宣传部负责同志下乡开会去了这个十分敷衍的理由拒绝了。
王长征采取了鸵鸟政策,丝毫没有意识到,如果记者的稿子发出来会是什么后果,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
报社记者见此路不通,只好采取它路,早已传言秦家酒是用川酒勾兑的消息,他们决定直接前往川西进行采访。
他们到达川西后,在当地报社的帮助下,他们来到了川西的一家酒厂,这家酒厂与秦家酒厂有合作,厂长年龄不大,三十来岁,见到记者,还以为他们是秦家酒的老朋友,便毫不隐瞒地把他们每年要送大量散酒给秦家酒的事情一股脑地全给说了出来,这一下子真相大白了。
很快,这家报社写了四组稿件,专门就秦家酒广告的事情作了深入报道,而且还是头版头条,四组稿件深入报道了,秦家酒用川酒勾兑白酒的事情给曝光出来,一时间,各大报社纷纷转载。
此时,秦家酒和王长征还浑然不觉,直到看到各大报社都开始转载报道,他们才慌了,连忙给报社打电话,说愿意给报社三百万元的广告费,让他们帮忙摆平此事。
报社领导断然拒绝。
木已成舟,无力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