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有着血性的年轻人不甘平凡命运(1 / 1)
按8年代的工资水平一个月3块钱,一年也就4-5块,还不包括食宿和日常开销,工作一整年最多买到几平米,那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在城市买房了,事实上8年代的房价市场泡沫经济导致物价奇高而工资奇低,简世禄他们想到如果可以将这几千块钱合起伙来做一桩大生意,那便是不会亏的一次买卖。
那时候工业品的价格是农产品的几十倍,如果回乡做农产品加工,打出品牌效应来,卖到大城市里,就算只赚三分之一的差价,也比在工厂上4个月工要来得容易,他们说干就干。
一位大哥主动推荐了自家的玉米和麦子,一位年轻小伙也吹起了自家的橘子和桃子,其余总共罗列的农产品分别有:大葱、西红柿、辣椒、红薯、香料、茶油、大米、猪肉、豆腐、中药材
这门生意的最大卖点便是知道了城里人喜欢什么,他们便去制作出相应的农产品,由此掌握市场,提高各地区农副产品的销量和价格,而不用承担种植的成本。
从农业品到工业品的转变,需要技术,需要机器,更需要人才,最终还需要宣传和销售,卖到消费者的手里,任何一个好产品的产生都离不开其中任何一个步骤,只有好口碑,好质量,好信誉和名声,才能做到真正征服消费者。
简世禄一边让他们各回各家,互相记下了各自的信件地址和基本信息,以便互相联系,而住的进的几家,简世禄便四处打探,来到几位老乡的家里商量具体的计划,逐个了解情况,进行布局和商讨,等到计划成型再召集众人,“各位先回去好好想想,留在这里打工也行,或是和我一起回乡创业也行,做好决定再联系,好吧。”
每一次的计划书经过互相通报知晓,随着几人的关系互相帮忙,最终定下的是一个叫“渝水岭”的地方的茶叶生意,因为这里的茶在大城市还是有点名声的,容易商品化。
几人首先到达约定的地点,几番简单的交涉后,和人商量好以后,投资了1元和本地人共同建造了茶叶制作加工安全生存基地,几人的任务就是找到城市里的各个供销商,签下合作合同,而前提是将加工类的茶叶和商品真正的制作出来。
在乡政府办理合作手续,简世禄一伙人带领为这里的“古茶”工厂注册了商标和合作社团,将生产作业进行了分工。
首先是收购,将各户的单干茶农的协定的茶叶产量收购,照顾好本地的生意和供应,其余的一部分采购的原产品茶叶,进行初始化步骤加工,进行挑选,分成不同成色,不同品类的茶叶,成我们熟悉的散装茶叶,而经过防腐、保险,包装,打上保质期和商品信息,装到纸箱中便于运输和分销,经过市场调查后,在各个地区投放不同数量的产品,进行不同程度的宣传,通过回馈在进行一定的生产和加工调整,最后,获得一定的信誉和口碑。
成型之后,简世禄将管理和经营的职位让位给其他人,赚到钱之后,记下几人的联系方式和住址,便前往了下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