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那朕就学他(2 / 4)
比如一品应该是有妾,仆从至少十人以上。
还有人说,一品就应该三妻四妾,要不同意,打个对折也行。
总之,关于这个重新确认官员俸禄这个事情,以清流著称的都察院,其实就是以黄道周为首的,和其他官员干上了。
对此,崇祯皇帝不忙着下定论,让他们继续辩论去好了。
他的重心,是在强军上,官员俸禄那边,能拖就拖。
在崇祯皇帝的强烈关注下,勇卫营这边就不说了,京营重整的速度也变得很快!
选拔出来的漕工,小袁营的人,都在城外完成换装,并且开始进驻京营驻地。
勇卫营这边,也调拨了一部分军官过去,搭起了京营的框架。
一如崇祯皇帝之前所说,所有人都打乱,变成了一支队伍中有漕工,也有小袁营的,还有勇卫营的。
原本的用意,倒也不是说要防备小袁营,而是小袁营和勇卫营的将士多有打仗经验,但是人数更多的漕工是没有打仗经验的。
混杂了之后,以老兵带新兵,就更容易成军。
而崇祯皇帝最急切的,就是要尽快拥有一支强军!
然而,让崇祯皇帝想不到的是,混杂了之后,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来的话,以他的皇帝之尊,是不可能去过问底下的细节。
可是,他太关心强军与否,因此,在勇卫营和京营中,都派了密探的。
这不,西厂提督王承恩就给崇祯皇帝禀告道:“万岁爷,勇卫营这边倒没什么,就是京营那边,有几个事情,发生的比较多!”
“哦?”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关心地问道,“可对战力有影响?”
没影响的话,那就算了。但是影响军队战力,他就忍不住要操心了。
“有一些!”王承恩自然是知道崇祯皇帝的心思,便连忙奏道,“其一,原来的勇卫营将士瞧不起小袁营的,而小袁营的也嘲笑漕工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