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一章 红烛血泪(2 / 6)
“师兄……呵,论身手修为师兄不及我,可论佛法精深,师弟远不如师兄也,不与师兄辩了。”
“所以当年方丈师伯才总要你多静坐冥想、多看经书、多参禅。”
“可惜在藏经阁蹉跎了十数载,师弟仍旧没有多少长进,实在有负师恩。”
“师兄又何尝不是呢?最迷茫之时,我心底里便不时升起怨念,怨师父师叔师伯们走得太早走得太干净了些,哪怕留下一二人,就像武当虚尘真人一般,能在后辈确实做错时,给个当头棒喝,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可是,没有如果,我做错了,从没人站出来质疑,只有结果不如意时,我才有机会去自省。然,清明不明,许多事还是太过着相,许多错犯过后,已无挽回余地,在一批又一批人漠然离去后,少林也随之一日不如一日了。”
“师兄草草接班,至今还能维系住我名门正派的体面,清苦认为已殊为不易,切莫妄自菲薄。要说过错,清苦等人又何尝无错,我等都将大责重责全都推压给师兄,没帮着分忧解难,否则何至于此。”
“唉,怎么变成互相认错起来了,既成事实无可改,这回我亦赞同师弟的做法,我少林虽为佛门,与家国大义牵扯不大,可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二十年前,作为武林执牛耳者,少林可以在抗击外夷的最前线冲杀,而今,就当个马前卒又何妨?”
“师兄所言不差,只是洛施主有些理念确与我佛大道相悖,师兄真能说服自己?”
“这也是我踌躇许久才来找师弟把话说开的缘由,要说佛法大道自然有诸多道理可讲,但我发现以往犯的错都在于道理说得太多,想来我对佛法的理解也没有那么通透,是故结果往往与初衷南辕北辙,此番师兄我就不再讲那么多道理,只看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什么事实?”
“倘若中州陆沉,谁来传承中州佛法?”
……
……
浙地。
一小村庄上。
本是晚膳时分。
却听不到半点因稚童顽皮不老实吃饭而闹将起来的小儿顶嘴哭闹声、夫妇管教拌嘴声、老人宠溺劝骂声。
也再闻不到一丝菜肴飘香。
厚重的血腥味盖住了村庄中所有烟火气。
血液从家家户户中缓缓淌出,积聚,比之烛液不输粘稠。
三两家门户里隐约传出未断绝生息者的微弱哀嚎竟意外清晰可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