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师出有名(2 / 3)
“……”秦王听得无语,心中想着,皇上这是在说自己?他连忙回奏道,“陛下,绝无此事!”
“其实,不在京师的,对大明皇家银行心存疑虑,朕是理解的。”崇祯皇帝听了,却是摇头说道,“不过朕既然路过这里,就可以和你唠叨唠叨,这大明皇家银行发行的银票和粮票,那是绝对能兑换回银子和粮食的,这一点,朕可以保证。不过在各地的分行,还需要时间才能筹备成立。等到时候成立了,你就能看到,朕所言绝非虚言!”
看到秦王还想说话,崇祯皇帝用手一摆,阻止了他,而后继续说道:“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就算如此,可朝廷用丰年的粮食换取如今灾年的粮食,这对各地藩王来说,也是不划算的。对此,有这种斤斤计较的人来说,朕肯定会很生气的。真要这样介意这点,朕觉得,他也不配成为朱家子孙,那稳固的大明江山所带来的荣华富贵,也没必要享受了。”
秦王一听,连忙点头,这一点,之前皇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于情于理,皇帝真要这么做的话,再处置几个瑞王,估计也没人敢说什么。
见他这样子,崇祯皇帝便交代他道:“有些事情,由朕来说,可能会有人有逆反心理,觉得朕太过小气,亏待自家亲戚。因此,朕和你说这些,就是希望你能帮朕讲清这个道理,就公开上个奏本。朕相信这么一来,其他藩王就容易接受了。朕不想宗室之间,最终都闹得不愉快。当然了,要是有人想让朕不愉快的,朕当然也不会让他好过的。毕竟,这是为了祖宗传下来的社稷江山,朕狠心一点,背负骂名,那也是认了!”
“……”秦王再次无语,你皇帝的话,带着威逼利诱的,还苦口婆心地说话,我区区一个藩王还能说什么?不就是想让我来当这个出头鸟,替你背负各藩王的骂名么!直说便是!
虽是这么想着,可等到他真回应的时候,秦王还是“诚恳”地说道:“陛下所言句句在理!”
崇祯皇帝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这个秦王,自己听闻就是比较胆小的那种,就顺便过来和他淡淡,看来还是有收获的。
之所以要趁着在西安的时候,和这个秦王谈谈,由他牵头把这个事情再解释一下,是因为他马上要领兵进入河南了。而河南那边,也封了不少宗室。其中最有名的一个,就是福王,也是他的皇叔。
这个皇叔的份量,那就不是瑞王这个皇叔可比了。当年的时候,这福王差点就成了大明皇帝。是万历皇帝三番两次一直想立的太子,群臣反对,经过很多年的斗争之后,才最终还是崇祯皇帝他爹接替了皇位。
由此,为了补偿福王,万历当年一次赏赐庄田就有四万顷。可以说,至少洛阳附近的粮田,基本上都是福王的了。河南这边,甚至藩王的粮田不够多,只能把邻省的粮田也划过去。
崇祯皇帝这次入河南,就是要福王等人好好破财一番。不过对于福王,他不能像瑞王那样简单粗暴地处置。
主要是瑞王先是自己作死,给了崇祯皇帝以处置的借口。后面的其他藩王,像这样的借口就不好找了。
另外一个,从名义上来说,福王都已经让出了皇位,结果你这一系还要逼他,在人情伦理上,崇祯皇帝就会吃亏。
这种事情,虽然崇祯皇帝已经掌握了军权,横着来,福王也没办法。可要是名声不好了,所带来的隐形损失还是很大的。一个简单的例子,要是发生了这种事情,就绝对会被李自成或者满清,还有那些被崇祯皇帝处罚过的读书人等所有潜在敌人所攻击。老百姓多是盲从的,知道皇帝是暴君,连自家亲戚都这么不放过,如果他们有了别的选择时,这就将是改变他们决定的因素了。
名义上的正义,自古以来都是国人所看重的。所谓师出有名,就是指这个道理。做事不要脸的那种,最终的结局都不会很好。
因此,崇祯皇帝觉得顺便做件事情,就能解决这些潜在因素的,他不介意做一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