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安史之乱(2 / 3)
第一次是在天宝十四载的八月底,朔方东受降城的府所,快马向长安来告,说是范阳、平卢、河东三大军镇的军队正在集结,安禄山似有不臣之心。可惜,这封奏疏摆在李隆基的面前时,皇帝不仅不信,还斥责了府所使君,警告莫以妒贤之心,来中伤君臣的情分。
第二次,太原府于天宝十四载的九月中旬,再次派出快马,向长安上疏。告安禄山在范阳集结军势,整备武库,装运粮草,已有谋反之举。李隆基看了这封奏疏之后,依旧是半信半疑,出于担忧『伤及爱将之忠心』的想法,皇帝并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应对,而是想要派出使者去打探虚实。
十月中旬时,长安收到了无数州县,犹如雪花一般的奏疏,其中内容只有一条——安禄山叛乱。
然而此时,安禄山的军队已经从范阳出发了七日,日行六十里,进入了易州的地界。
长安城,含元殿。
一方价值连城的绝品端砚,被砸在了地上。
砚台碎裂,砚墨四溅。
站在大殿前列的大唐官员,垂着脑袋,看着沾染在官袍上的斑驳墨点,连大气也不敢喘一声。
“狼心狗肺!猪狗不如!”
李隆基赤红着双眼,状若疯狂,在大殿上不断咆哮。
殿中的文武百官,纷纷沉默不语。
骂了好一会儿,年事已高的李隆基体力不支,喘着粗气瘫入御座之中。
见陛下情绪稍稍平缓,杨国忠走出列说道:“陛下,安禄山不过一胡牲,肥肠满脑,鼠目寸光……河北造反,只是安禄山一人在反。据我所知,他手下人都不愿反。”
李隆基听了,心中宽慰,不停点头。
杨国忠又道:“更何况,朝廷在朔方、河西、陇右亦有边军,长安城中还有北衙六军、南衙十六卫,东西二都更有青壮百万……某观河北叛军,不过土鸡瓦狗之众!”
李隆基听到这里,拊掌笑道:“爱卿所言极是!”
就在这时,文武中传来一个声音:“陛下,右相所言,臣无法赞同。”
李隆基闻言看去,发现出言者,乃是哥舒翰。
石堡城之战后,哥舒翰嗜酒如命,落了中风,不良于行。
这一次上朝,哥舒翰是坐在抬椅上,被内侍们抬到了殿中。
此时的哥舒翰,不顾杨国忠的怒目而视,肃容说道:“北衙南衙的禁军,大多都是新伍之卒;至于东西二都的青壮,从未遭过战事,仓促之间难以成军。”
李隆基觉得此言有些刺耳,沉声问道:“那应当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