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不寒而栗(1 / 6)
番僧们效率很高,当天下午,一座名为万应堂的佛堂便在镇子上落了户,开了门,并且通过派米的方式,吸引来大量村民排队领米,以至于在短短时间内,万应堂名号便响彻甘田镇。
自此开始,趁着成为全镇话题中心的黄金时期,万应堂的番僧们在镇内修桥铺路,多行善举,将乐善好施的正面形象深深烙印在每个人心中,风头一时无两。
而后,僧首阿底峡带人找到宋署长,说是可以免费助学,只要甘田镇能提供一个场地,他们这些僧侣们就能教授孩子们读书写字,传授给他们知识。
彼时,宋署长对这些番僧们的印象大好,经过一番协商,很快便沟通村民,将祠堂借给了僧人们开办学校。
至于生源问题更不用担心,自从听说僧人们开办的学堂不仅不收学费,甚至还管学生吃住后,整个镇子上家里有孩子的百姓门,都期盼着学堂早日开门呢。
“免费办学,费时费力还费钱,师父,您说那些和尚们图什么?”
一日清晨,阿初手里拿着鸡毛掸子,掸着祖师爷画像上的灰尘,疑惑问道。
“或许是出于佛心善念?”毛小方下意识将人往好的方面想。
堂屋门口,正在为村民清毒的秦尧不禁失笑,询问道:“毛师傅,我有一问。”
“甚么?”毛小方抬眸望去。
“这些僧人手里的钱是怎么来的?”秦尧笑着问道。
毛小方微微一怔。
随后仔细琢磨,结果越想越不对劲。
明明是一件善行,但是扯上钱后,怎么越看越像是投机倒把呢?
修桥铺路,打造人设,开办学堂,收割信徒,待时机成熟之后,各种募捐自然会不断涌来。
他们的钱是怎么来的,总不可能是种地种出来的。
这不是说所有和尚都不种地,而是说在当前环境下,指望单纯的种地根本汇聚不出行走四方,弘扬佛法,开办佛堂,建造学校的财富。
当然,除了种地外,还有很多获得财富的方法,比如说做生意。然而问题是,做生意的僧人还算是单纯的僧人吗?
身上沾满了铜臭味,还能一心向佛?
“其实,想要判断他们的性质很简单。”
就在毛小方师徒沉思间,秦尧微微一笑,又道:“他们不是要建学堂吗?看看他们教授的是什么知识就知道了。
如果说他们教授的是识文学字,四书五经,人生道理,那么他们就是纯粹的办学,是善心善念。
可如果他们向一群孩子灌输的是佛门经义,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