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明帝国的西洋商行(中)(2 / 3)
“哈哈……,我看啊,这条规定,就跟盐引一样啊。将来指不定催生出多少的“私盐贩子”,各位就等着瞧吧。”
“哼!关我们什么事呢?这商行组建出来,还能少了货物售卖的许可,笑话!”
“对!不用我们操心,还是研究研究如何让我们的主君得到更多实惠为妙。”
李有粮提议对外贸易中,帝国特产类商品施行特许制度,是出于掌控定价权的考虑。
之前从沿海各地,运到吕宋岛和爪哇的丝绸瓷器等货物,定价权在外人手里。
明帝国的各海商为了多销售自己的货物,还自行的争相降价。
这个习惯从前宋时期就已经有了,那时候是天方木速教徒从中作为中间商,差价是赚得盆满钵满。
现在是弗兰基人从中作为中间商,也是从中获利颇丰,对于明帝国商人的自贱行为,弗兰基人只想说“土鳖野蛮人,很好!请继续,洋大爷很喜欢。”
既然民间的商人们,不喜欢挣钱。李有粮就不客气了,想对外出口,那就来买我的许可证。
加上许可证的成本,你们再赔钱赚吆喝,那就是真的有病了。
特许证制度,还有一点就是能通过每年出售的许可证,知道帝国一年内有多少货物出口。
方便统计和调控,最重要的是方便查看有没有人偷税漏税。
丝绸,帝国的普通百姓是穿不起的,也就年长者或者是新妇有一件丝绸的衣服。
平常百姓衣服的材质主要是麻布和棉布,以麻布最多。
百姓自己养蚕纺织的丝绸,一般是用来上缴赋税使用,或者是售卖给商号,换取钱粮补贴家用。
瓷器,也是平常百姓家中少见的器具,他们大多使用黑陶和粗瓷器具。
茶叶可能是平常百姓能享用到的高级商品了,茶叶也是分级别的,百姓享用的茶叶也就比运往茶马互市的茶砖好一点点而已。
所以,对这三种商品施行境外专卖制度,不会影响到国内百姓的生活。
反而因为销售量的增加,生产这三种商品的百姓可以获得收益也会增加。
当然,不能让垄断的采购商压低收购价,这样的话,李有粮处心积虑得到的所有好处,一分也落不到百姓身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