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臣想起了好笑的事(1 / 2)
在第二天一早,王元宝送来了几十本奏疏,但是没有一本是请罪的,反倒全都是弹劾孙承宗的,这些奏疏众口一词,说孙承宗不配担任兵部尚书,更不配做中极殿大学士,因为他是有历史遗留问题的。
当年孙承宗督师蓟辽时,就有很多人弹劾过他冒领军饷,而后他上疏请辞,被高第接任之后,高第到任后也曾上疏弹劾孙承宗虚报冒领军饷达五万人之多,这事儿孙承宗当时可是承认了的。
他表示对于高第的弹劾没有任何异议,并亲口跟户部说:“高第既然说山海关只有五万军士,那就请以后只发五万人的军饷就可以了!”
尽管后来高第被皇上以妄言而治罪,但是这也是皇上在维护自己的老师孙承宗罢了,大家可以理解,但是孙承宗贪墨五万余众的军饷之事,不能就这么抹去吧?
那么既然现在皇上要查京营里虚报冒领吃空饷的问题,至少也得派个大家信得过的人来查,让一个自身就有问题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来查,恐怕是难以服众的!
朱天启看完手里的这些奏疏,有些懵了,他是想到这些人会死鸭子嘴硬,不肯轻易老实交代自己的问题的,但是他没想到这些人不乖乖交代问题也就罢了,怎么还都把矛头对准孙承宗了?
再转念一想,朱天启就明白过来了,明末的朝廷,乱成了一锅粥,大臣们分为很多党派,基本上谁也不服输,这就导致一个很奇葩的结果,那就是谁入选内阁,百官就弹劾谁,其中尤其以内阁首辅最为受“欢迎”!
如今自己一口气把孙承宗提上来兵部尚书,还加封中级殿大学士,俨然就是要他做内阁首辅的意思了,朝中众臣自是心生嫉妒的,加之自己前脚把孙承宗给提上来,后脚就要整顿京营,也难怪他们会把这事儿跟孙承宗联系到一块儿去!
事情是想明白了,但是接下来要怎么应付,朱天启还真是一时间没了想法儿,他是没想到,孙承宗身上竟然还有这样的污点,现在看来,要是不给大臣们一个交代,恐怕这整顿京营的事情,自己是别想继续干下去了!
朱天启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有点“非黑即白”了,认为孙承宗是个能臣,就事事都好,全身上下找不出一点儿污点来,可是自古以来就是人无完人啊,孙承宗估计也不能免俗,在明末这样的时代,从不贪污的人估计是找不到的!
但是朱天启也没有急着下定论,他还是打算把孙承宗找来问问清楚,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那五万人的军饷,即便真的是被孙承宗给贪污,朱天启也是能接受的。
只是他想不通,为什么孙承宗当时会那么坦然地承认了,是依仗皇上对他的信任?还是他自己已经铁了心要辞官归乡,所以不考虑后果了?
在等待孙承宗的这段时间,他又把史籍拿出来翻了翻,发现果然这些大臣们的奏疏中所写之事不是空穴来风,还真有他们所说的这件事,而且孙承宗当时也确实是那么对户部说的,算是变相承认了自己贪墨军饷之事。
朱天启同时也看了看这个弹劾孙承宗的高第,这人是个胆小怕事的庸才,当时孙承宗几番请辞,朝中却无人能够前去接替他,魏忠贤急于让孙承宗下台,所以把这个高第抓了壮丁,赶鸭子上架把他逼上了辽东经略的位子,估计他之所以会弹劾孙承宗,也是魏忠贤授意的吧!
既然这事儿跟魏忠贤有关系,那么想来孙承宗大概率应该是被诬陷的,若是这样,孙承宗会主动把罪责承认下来就更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