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余波(2 / 3)
尤其,梅恭退婚和临走时,所散布的那些谣言,难免让朝臣以为,是正隆帝对赖尚荣有了猜忌之心。
以至于,事情不可避免的持续发酵。
率先行动起来的是御史台,言官本就有风闻奏报之权,且不以言获罪,于是纷纷抓住坊间传闻,弹劾赖尚荣行为不端,有失国体。
礼部也紧随其后,质疑赖尚荣在接见鲜、倭两国使臣,处置外交事宜时,无视朝廷利益,做出诸般不符合大夏利益的承诺。
最后,户部右侍郎更是于早朝之上,公开弹劾赖尚荣,擅自挪用国库营收,为工人建造房舍,笼络人心,居心叵测。
如果说没有在后宫中,窥视到元春的春光乍泄,赖尚荣不会多加揣测。
毕竟,桩桩件件他要么先行奏报,要么可以算是替皇帝背了锅。
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让他不得不多想,甚至怀疑,这些弹劾是不是出于皇帝的授意。
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这几天袁成涛、孙运、陈武等人奔走筹谋,他都看在眼里,人心可用。
只是越是这样的时候,他越不敢轻举妄动,怀疑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之下,于是强行制止了,他们的冲动之举。
同样为此烦恼的,还有正隆帝。
他之所以只对元春小惩大诫,一方面确实恼火,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安抚赖尚荣。
不成想,却引起满朝文武如此大的反应。
其实朝臣的目的不尽相同,御史台是想剔除他这颗老鼠屎,礼部确实认为他有违朝廷利益。
户部和其余文臣武将,则是眼红国营司的好处。
因为国营司是赖尚荣一手兴办,也将国营司经营的水泼不进,一旦他失势倒台,那空出来的位置,无论如何总能分上一杯羹。
满朝文武勠力同心,不但从侧面证明了赖尚荣是个孤臣,也让正隆帝心生紧惕。
力排众议使用赵括的赵孝成王,就真的傻吗?
其实不然。
赵国都上演将相和了,哪个君王能够放心?
而且赵括并非一无是处,长平之战换了廉颇就一定能赢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