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4 不期而遇(1 / 3)
虎山口庶务处在安东商务会馆靠海的一边设立了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暂时不是重要区域,只是为方便虎山口辖下居民生活所建,所以虽然规划得很大,但修建却不是太严整。
市场中心是三排没有墙壁的高大天棚,给买卖东西的居民遮风挡雨。市场边缘修建了几排简单的二层楼房建筑,出租给坐商经营。
市场四周都被两米高的土墙围住,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很大的进出口。
虎山口庶务处对市场的管理比较粗放。凡是带货进入市场的人,统一缴纳一个铜子的管理费,得到一张‘税讫’单据。
这些铜子质量有好有差,有的甚至还掺杂了大量的铅甚至铁。
质量差的铜子在外面几乎无法流通,但是陈建并不在乎这点微薄收入。他主要是需要建立这么一个税收场所,普及工商税概念。
如果有人带的东西很少,舍不得交1个铜子的税费,选择在市场围墙之外进行买卖,市场方面不会干涉,市场治安队也不会对他们的交易安全进行保护。
时至今日,虎山口1村到9村有2万多名农业人口,狄水河沿岸有1万多农业人口,虎山口各处工场又有近2万名工业人口(建筑、采煤、采矿、砖瓦、冶炼,加上1万多名军士,人口总数已经超过6万。
虎山口工业产品所蕴含的巨大财富所吸引来的各地大小商人日益增多,商人增多又导致更多财富流进虎山口。而大量财富的聚集又让虎山口对周边人口的‘虹吸效应’越来越明显,让虎山口的人口每时每刻都在增加。
众多人口的强大生活需求让长宽都达到3米的巨大市场从早到晚都人流不断热闹非凡,根本不需要庶务处专门制定什么‘赶集日’。
“阳哥,今天是九月初五,是虎山口军队规定的‘军士沐休日’之一。我已经看到了好几队军士走过去。你说那个姓沈的和姓夏的会不会来市场上游逛?”
‘云阳杂货铺’里面,鲍渊对古华阳轻声说道。
七八天前,古华阳和鲍渊在虎山上发现了沈家名和夏德义的行踪之后,古华阳立即想出一条长远之计。他打算成为虎山口农贸市场的坐商,名正言顺地留在虎山口,伺机接近沈夏两人,以获取巨大利益。
‘云阳杂货铺’由此应运而生。
古华阳和鲍渊呆在杂货铺里‘守株待兔’之余,也存了在完全熟悉情况之后主动想办法将威胁信息递到沈夏两人手里。
“希望他们能够来吧。这样可以省去我们很多潜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