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芝麻芝麻快开门(1 / 1)
在施工设备和器材还没有全部到位,上级施工命令尚未下达的期间,为了做好施工准备,一是学习,二是训练,三是修路。
上午十点,阳光懒懒地洒在大地上,四周的雪反光刺眼,场地已打扫干净,四周的干打垒挡住了寒风,大家穿着大衣,戴着帽子,聚在一起。
“大家好,我叫蒋晓钰。是分配到这儿的技术员。根据领导要求,近期,我们一起学习石油地质、勘探基础知识,这将会对我们今后的地质调查施工有帮助,我知道大家平日训练很辛苦,但同时希望大家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好好学习,为施工和技术打好一个保障。谢谢!”
“好!我们一定会好好学的。”底下一阵欢呼声,每个人突然显得动力十足。毫无疑问她是队里最漂亮最有气质的一个女人,漂亮的脸蛋,飘逸的秀发,修长的双腿,柔美的身躯,优雅的风姿。队上几个女人,赵红霞泼辣,方雁华贵,周玲玲质朴,各有特色,也都漂亮,但这个女人却和她们不同,她看不出特意的化妆,身上却透着一种冷傲智慧的气质,那可是如何打扮和化妆都没办法装扮出来的。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能够让人心醉神迷。这些队员就跟狼看见羊一样,既大胆又羞涩,这位美丽的姑娘无疑为无聊生活平添了更多的乐趣。
蒋晓钰站在简陋的场地院子里,在简易的黑板上,写写讲讲:“石油,顾名思义,就是石头里产出来的油,石头里真的会产油吗?实际上就像煤、铁、铜金等矿藏一样,石油也是一种产于地壳中的矿藏,无非它是以一种流体形态赋存于地下,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石油这一科学命名的人是我国北宋科学家沈括,他在其名著《梦溪笔谈》记载:“鄜延(今陕北一带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出脂水,即此也“。他还曾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古人很早就在这块黄土地上发现了石油。
芦地质补充说:“在古代,人们对石油的采集和使用,主要来自从地裂缝中冒出来的混合着岩石和土的油渣。到了近代,找油也挺有意思的,带有盲目和冒险性。“
我给大家讲一个《牛粪底下钻到第一口油井》的故事。有些人认为石油漂浮在地下的河流上,或者汇集在地下的凹处。最早美国人找油,依靠自称身怀特异功能的人,或者所谓拥有x射线眼睛的牧师,以及能用从魔杖到超自然感知能力来引导钻头的漂流客。寻找石油有时如赌博,192年,在某个秋日的下午,卡伦带着布鲁克斯法官骑马缓行在距离休斯敦商业中心7英里野草丛生的大草原上,卡伦是钻井人,布鲁克斯是投资人,他们在租赁的土地上,寻寻觅觅,探寻那个地方有石油的蛛丝马迹,按照人们通常的认识,觉得石油埋在地底下,应当寻找被浸渍而下沉的地方,“看呢,法官,那儿有下沉的迹象。”卡伦说道,指着一块泥土。“我看不到它啊,”法官说,“我想它在上升呢。”找了好半天,也没有任何发现,当卡伦意识到他们并没有任何理论和证据来标记钻点的时候,他就走到一堆被得克萨斯人别有风味地称为“奶牛薄片”的牛粪前,拣起几块,并把它们摞成一堆,然后对法官说:“就在这里开钻吧!“后来果真在这里打成了休斯敦最大的野猫井,钻探者正是用这种方式找到了他的第一口油井,在他用手拣起的一摞牛粪下面发现的。这成了美国的一段传奇故事,也是世界石油勘探史上的一个奇迹。
蒋晓钰接过话茬,接着说:在美国,能够找到石油的地儿,都是一些已经有石油迹象或者已经存在油井的地域附近。有些专家开始摸索“地理测绘”,研究河床和山坡的走向,论证他们可以通过地上的一切来推理地下的世界逻辑,这些工作的成功率明显高于用捡牛粪标点井位的盲目方法。从2世纪1年代,大型石油公司开始招募地质工程师,地球物理学的方法才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所应用的使声波在地下结构中反射的技术是在一战期间研发出来的。
讲到这里,芦地质看听课的一些人,瞪着迷糊的眼睛,感到陌生和抽象,昏昏欲睡,他赶忙转移话题说:“在坐的不少人是当兵出身,在战场上,如何找到并摧毁对方的炮械,至关重要。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事上需要探查敌方大炮的位置,用折射法接受和处理大炮发射形成的声波,证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送,由高空大气层折回地面。“他的这个引导法,立刻引起了听课者的共鸣,因为,这些队员中不少人是军人和知青出身,对军事话题很感兴趣,对自已经历的事,熟悉的事并不陌生,不感到抽象,有了共同话题。不少人来了兴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鲁杰尔·明特洛普进行了实用化的研究。1917年,他研制出了一种仪器——折射地震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向德国军方建议,应用这种仪器来测定并且计算出敌军大炮阵地的位置,以便及时加以摧毁。德国将军鲁登道夫对此很感兴趣,让他立即做出1套仪器,组织1个地震队到战争第一线去。当时战争已经到了后期,既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也缺乏高质量的相关器材.未能完成鲁登道夫的任务。此事不了了之。
战后,1921年明特洛普成立起世界上第一家地震勘探服务公司塞斯莫斯,得到德国多家矿业公司的支持,以便把折射地震技术应用于探矿。1923年,他的地震公司被荷兰皇家壳牌集团邀请到墨西哥去做地震勘探油田的试验,折射法在墨西哥取得了可喜的成功。
1924年,美国海湾石油公司雇佣明特洛普的地震队在得克萨斯州的福本特县发现了奥查德盐丘穹窿。两年后,这里出了油。发现井井深115米,日产油4吨。这在当时是件大事。
石油和其他矿藏一样,犹如金粒藏匿于地下深外的砂石之中。
讲完这些,这些门外汉终于初步明白了地震勘探的原理和进程。
尕娃子率先发问:“我们来这里,就是用地震的方法,来发现黄土塬地下的油,可是,谁能知道这地下有油呢?“
“这个问题问的好!“芦地质鼓励地说。
“莫要看眼前的这块土地干旱,贫瘠,风沙大,在23亿年前中生代初期的十几亿漫长的年代里,这块土地,一直沉浸古eeds大海里,2亿年前的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地球上发生的印支运动,也叫喜马拉雅山运动,亚细亚东部、南部出现褶皱山脉,这一块土地才隆升为陆地,这便是阳关呀。这块土地处于远古时代中国最大的湖盆__阳关湖区,在遥远的地质年代,发源于安西,敦煌的古als河及古黄河、蒙古河,古纳河等全部注入阳关湖,1968年根据李四光蒋晓钰接过来,按照地质学家刘东生等人的观点,黄土塬的形成是以中生代盆地为基础的。黄土堆积的时候,其厚度分布受地形和坡向的影响非常明显,从黄土高原整体来看,黄土堆积有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的特点,此外由于巨大山脉的阻隔作用,在谷坡和山地两侧黄土厚度差别也甚为明显,西北坡的厚度往往大于东南坡。在黄土塬的泾河流域,黄土覆盖下的原始地面地形平坦,是一个开阔的大盆地,再加上东侧有高山子午岭的阻挡,于是盆地内堆积了厚厚的黄土,呈现出平坦的地形,最终形成了董志塬,其厚度比著名的陕西洛川塬更胜一筹。洛川塬的平均厚度大约在13多米,董志塬则达到了17多米,最厚处超过2米。
为了配合学习和训练,芦地质和蒋晓钰俩人忙乎了几个晚上,编写了《地震勘探原理常识》,油印下发到每个人手中。
厨房烟囱冒出了青烟,青烟一出烟囱,就让风给吹歪了。晚饭后王指导员和刘队长坐在炕头,抽着烟,翻看着《地震勘探原理常识》:人类居住的地球,表层是由岩石圈组成的地壳,石油和天然气就埋藏于地壳的岩石中,埋藏可深达数千米,眼看不到,手摸不着,所以,要找到油气首先需要搞清地下岩石情况。怎样才能搞清地下岩石的情况呢?这要从岩石的物理性质谈起。岩石物理性质是指岩石的导电性、磁性、密度、地震波传播等特性,地下岩石情况不同,岩石的物理性质也随之而变化。各种物理性质都表现为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物理现象,如导电性不同的岩石在相同的电压作用下,具有不同的电流分布;磁性不同的岩石,对同一磁铁的作用力不同;密度不同的岩石,可以引起重力的差异;振动波在不同岩石中传播速度不同等。运用现代技术,完全可以记录到上述物理现象的变化,进而可以了解地下岩石的性质及其分布规律,达到寻找地下油气的目的。我们把这种以岩石间物理性质差异为基础,以物理方法为手段的油气勘探技术,称为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简称物探技术。古代兵器有刀、枪、剑、戟……,当今的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又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