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6 风起(1 / 2)
常洵在灵山岛呆到了九月中旬才返回京城,这时气候比后世要冷不少。况且又接近小冰河期未对农耕造成巨大影响,让陕晋发生根本性改变,此时北风已经可以用寒冷形容而远离凉飕飕程度。
之所以离开晚一点乃是京城不比灵山岛暖和,只要渤海湾不结冰早一点晚一点没什么区别。而且这时他筹划已久的银元这时正式生产,留下来看看效果比送京城看了修改省去不小工夫。
那么常洵要把关的是什么?这方面首先为含银量、银子重量、合金成分等等。另一个就是银元图形、上面图案等等。还有就是生产工艺、成本、质量、银元可分辨性诸事。
实际上金银钱币常洵在大员岛已经在试用了,此时主要还是作个决定,还有对生产设备鉴定,如认可将依此正式生产了。
当然银元不可能也不必要巨量生产的,一来金属货币每年生产好几千万枚属不小的工厂才行。而且银子工业用途不大,银元中的铜、锌、锡之类金属好几千万枚需要的总数也不小的。
三七折上面的物资一年需数百吨之多,虽说铸币不可能吃亏只是赚多赚少,有铸币税之称,可从社会效益这方面小钱并非完全是正面的。
再说金属实物币会影响到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如金银不足就会通货紧缩反之就会通货膨胀。此时外面银子大量涌入大明,直到英国吃不消了用鸦片贸易抵冲才倒流的。
而这时银子入超带来的只是让物价抬高,如米价江南一石只要半两,十九世纪达到了三四两。那是社会生产物资总量变化不大的缘故。可一下出超也受不了的,后面禁烟通货紧缩也是关键因素。
所以常洵肯定会用纸币的,即便是纸币用实物挂钩也比完全金银本位好。何况这时金银会大量入超,造成的通货膨胀并不小,反倒是纸币用金银加粮食之类挂勾稳定性更好。
当然纸币让朱元璋玩完了,不过这锅也并非只是他一个人的,历史上推行纸币都不怎么样。但常洵在大员岛推行一开始就与金银、粮食挂勾。
只是纸张与印刷技术不过关在大员岛此前范围使用问题不大,大家也觉得方便。扩大范围在保存与防伪上肯定不够的,但这几年这方面一直在研究。
此时有水印、泡不烂、韧性足、纤维特殊的造钞纸已经成熟,至少暂时不必采用加金属线等技术时代,这纸仿制困难程度就让小成本者仿个大概也不可能。
印刷方面蚀刻钢板加凸印技术、特殊油墨一样可以简单仿制成为不可能。至于投入巨资仿制属于送死行为,毕竟货币必须流通出去才行,要将大量货币投放出去困难无比却容易找到源头。
当然银元、铜元在灵山岛主要是研制出快速冲压机,暂时要大量制造只能用水力厂只能设在建有水库的地方。
纸币从造纸、雕版、制墨、印刷肯定都放在灵山岛上,如此造纸等技术不可能外流,那些技术一方面要控制外面使用,另一方面一般也用不了这样的技术。
不过常洵看新一代银元、纸币研制成功并非为了马上在全大明推广,主要还是先内部试试,内部单纯又小有什么问题也可以解决。
而且纸币在内部已经建立信用,在大明其它地方必须铺出大量真实银元,纸币从一文到百文开始投入使用,建立信用才可以渐渐推动银元券。
还有晚一点回京城也没什么关系,甚至是因为灵山岛更自由,有海鲜吃他怎会不愿多留几天。这时的海鲜真是价廉物美,那几斤的梭子蟹、大黄鱼、大带鱼都比大米便宜,石斑、海鳗、鲍鱼、海参海虾之类也贵不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