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9 布置(1)(2 / 2)
因此入川军队组建完成常洵不再直接过问,因为新统一整编的军队将在三个月内拿出方案,进军京城第一批军队将在这个方案出来后进行。
至于军队是否训练不足不可能的,因为会先设立新兵连让他们先进行半年基本训练,到时分配进各部队磨合一二月就足比这时代三年士兵了。
先将军队整扩编方案让扩大的综合参谋部负责,常洵与在灵山岛一样召开了主要干部会议。这会议上也是放开生产船只,动员二万兵力,钢铁冶炼厂马上准备出人去马鞍山办厂等几项。
还有要张子诚负责建立一个为期一年,容纳上千,分为政治、经济、司法三个方向,附救灾、工程、交通、治安、宣传、狱政、监察、教育、工业、农业、医药、水利、商业、金融、会计、人事、律法、刑侦等专业课。
专业课三个方向有不同要求与组合,这与文理课分开一样。只是他们这时乃是通才教育,只有少数人进入研究生行列。研究生将讨论研究将在大明施行的政策、法律,还有行政机构设置、官员职责与考核等等草案。
总而言之接下来会很忙,这一千多人将是常洵接权后在北直隶搞改革试点的干部基础。没有这一千多人常洵也不是说他无法将北直隶作改革试点,不过要找到那么多支持他的基层干部确实是不容易的。
最大的可能就是磕磕绊绊找到几个还有理想的官员,在北直隶一个府进行初步改革,而且他们自己在地方上也是浮在表面,只能依靠原来的官吏进行改革。
有了一千人一个北直隶每个县就可以放上七八个,大势之下肯定会有官员投靠的。特别那些秀才与童生中的''穷酸'',大部分会对常洵的改革方案持支持为主的态度。
有他们的支持加一千人一下控制大明不可能,整个北直隶却是基本上问题不大了。即便是那时一部分高职官员仍然是那些进士官也没什么关系,因为这些''背景硬''的官员会监督他们执行新政策的。
而正常情形就算是下官支持改革也不可能对上官不客气指责他阳奉阴违,上官支持改革很难将拖沓不愿改革的下官免职的。
可这一千人少数之前读过书,就算如此也都是社会最底层并遭了难。不然他们中百分之九十九不会这时在大员岛的,这一千人中只有少数宦者、少数特别招聘的童生、秀才、工匠,其他都是移民过来的。
他们来这里之前处在社会中层的也没有,可在这里不仅获得了梦想的富裕生活,还因为努力及有些能力,成为了常洵这里的大小干部,这时参加培训的起码就是合作社社长一级。
所以他们不仅对的常洵感恩,还熟悉常洵这里的运作方式,还确实是从众人中选拔出来的。将他们派去北直隶那怕大部分只是担任大明此时最基层无品官,也让常洵有了保障。
只是常洵这时所有在他统治下的人口,包括大员岛、灵山岛、中左所、并岛后渔民,还有零星分布不过五十万。又招揽了不少童生、秀才及工、商人子弟,这时才凑出一千人,第二批只能通过沙船帮、与他们有交易的商人,还有其他人各处招揽也不一定有一千人了。
主要也是早了几年,去年开始从学校毕业时有初中生文化已经有几百人,这些人放实际工作中锻炼几年逐年增加,七八年后三四千初级干部就有了。
只是这方面并非是常洵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万历突然要撂担子常洵想不到也不可能放弃,就算是没有此时基础也不可能放弃,大不了就是一开始蓄力时间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