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3 绝望(2 / 2)
正是如此挑担卖盐那些人并不敢干涉,放过去只要那些店铺联手收买一下,那些人肯定会被锦衣卫、九门提督手下、混混等用各种借口各种手法干扰的。
只是新京营此时尚未整编完成,对锦衣卫、九门提督手下没有马上进行整顿。要办的事太多,常洵对这样还比较稳定的次级军事力量只能放放再说。
可就是这一次盐改的成功让绝大部分文官对常洵愈加绝望起来,这时的文官实际上比后清的时候自信许多倍,他们的目的开始向完全控制政权迈进,发展下去真可能一步步走向君主立宪制。
只是他们的时机不大好又思想太保守,生产力发展还不足以形成一种新思潮,引领思想变革与上层建筑的蜕变。可正是如此他们的思想上保守与局限,让他们在内忧外患迫在眉睫但他们不仅此时还看不出已经露出的端倪。
到真发生了仍然认识不深,没能先放弃一些既得利益,与平民一起先渡过难关最后与大明一起玩完,还在后清屠刀下做了二百多年顺臣忠犬,满足于所谓的满、汉一家。
所以他们这时共同的敌人就是强势的皇帝,当然皇帝仅是态度生硬刚愎自用还好些,至少他们可以作大部分主,这朝廷名义上皇帝在主持了实际上还是他们掌控下。
那也是常洵接权时他们的期待与自信,虽说他们这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与行政权,根本无力阻止常洵成为第二个朱棣,那些武官不可能也不敢阻挡比朱棣还强势的常洵。
于是大明文武之前就对再扶常洛当太子失去了热情,更不可能有多少斗志。突然之间京营被彻底控制,文武彻底失去了希望与话语权,常洵成为监政让他们又有一个台阶那里还敢真站出来反对。
而且是那时他们还有一个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常洵军事方面的强大一方面有朱家遗传,另一方面也是有火器方面突出天才帮忙。虽说整个三岛建设与移民方面都出乎他们意料成功,但他们还是一相情愿地将的常洵当作马上皇帝类型。
如此他们还有发挥余地,如正德时那样正德聪明、逆反、顽劣,可大明朝廷仍然是掌握在文臣们的手中。常洵可能比正德更聪明,不那么逆反顽劣有主见,可那时他们还有自信可以将大明的舵按他们的方向把,偏了也可以慢慢修正。
当然那自信也并非是完全盲目的,最大的自信来源于政治上最少见天才。一个诗人十几岁可以非常成功,一个文学家三四十岁名声大噪算早的,一个考诂学者主要还是靠积累,政治家的评语就是老奸巨滑、老而不死是谓贼。
治国理政他们认为常洵即便是与外界有了接触,也仍然是一个小孩子而已。这年龄写出一些惊艳的诗正常,当皇帝肯定还嫩呢。不仅缺政治手腕更缺治国概念,更别说有什么政治理念。
至于常洵的手下肯定有一些突出人才,这在历史上不罕见的。一个失意进不了中央政权的落魄读书人,投了叛乱者或外邦大放光彩的真是太多了,此时对他们可以融入自己队伍呀。
正是如此他们之前就对常洵接任皇帝已经认命,突然解决京营也不至于心惊胆战失了方寸。常洵接权后不外旁观与拉拢两手,可是他们与常洵手下一接触才知道他的手下既没什么天才火器专家,也没什么落魄政治天才逆袭。
或者说这两者都是常洵自己,可那时他们不愿相信,但这乃是真的假不了,随着这时间常洵一件件事实行下来他们相信了也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