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两年后(二)(2 / 4)
就好比这篇《逍遥游》,其实庄子已经点明了至高境界的逍遥,即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蒙仲当然能理解其中含义,但这并不能助他真正领悟其中的本质。
因为他达不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ps:说实话,作者不认为人有谁能达到的,道家的思想实在是太理想化了,这已经不是要教出圣人的地步了,而是要教出比圣人更高层次的……实在不知该怎么形容。
单单“无己”,蒙仲就做不到。
所谓的无己,即是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与我的对立,把自己消融与天地万物之中而臻于道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地。
而蒙仲想要为兄长蒙伯报仇的这份坚持,实则就是过度的亲情对他的束缚,是“不自由”的,唯有内心放下仇恨,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这些道理,其实蒙仲也都明白,只是他做不到。
见蒙仲低下头,有意避开了自己的劝道,庄子默然叹了口气。
『一步一步来吧。』
他暗暗想道。
当日黄昏前,蒙仲告别了庄子、庄伯与庄内的其余同伴,骑着毛驴灰灰返回乡邑。
回到乡邑,回到自己家院子,蒙仲将毛驴栓在院内的柱子上,然后找了些豆子喂这头伴随了他两年的驴子。
此时就听到院内响起一个清脆的女声:“阿兄,是阿兄吗?”
蒙仲抬头一瞧,便看到正屋的门口立着一个与他年纪相仿的女孩,于是他便应道:“是阿嬿啊,啊,是我,娘在屋里么?”
“嗯,娘在屋内歇息呢,方才我瞧了瞧,好似是睡熟了。”
女孩点点头,噔噔跑了过来。
这名女孩,即是两年前葛氏带着蒙仲去拜祭族人时,那名抱着双膝缩在角落内的女孩,蒙嬿。
因为可怜她家里的情况,又考虑到自己长子蒙伯已亡,而此子蒙仲又因为在庄子身边学习而长期不在身边,葛氏在征询了蒙嬿的意见后,向宗族提出了收此子为养女的请求。
宗族当然不会拒绝,毕竟葛氏的人品所有族人都清楚,自然不会是为了吞没蒙嬿家的田地才收此女为养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