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四章 沉重(1 / 5)
李祥君感觉这学期的生活变得有些沉重,心底的一种莫可名状的情感压迫着他,让他没有归属感,没有方向,没有目的,空虚而且迷惘。从九月的第一天起李祥君重新记起了日记。他先前有写日记的习惯,但有一天陈思静看了他的日记后无体止地追问他,让他坦白对于林影的心路历程后,他凄然地把几大本厚厚的日记扔进了灶里。陈思静没有阻拦,她漠然地看着李祥君用炉钩子翻动灶膛。那时,李祥君想到了什么呢?他唯一能回忆起来的就是——
日记的火焰是蓝色的,很冷的颜色。
李祥君的日记本扉页上写着:今天是昨天的延续,那么明天呢?
第一天所记下的不过是寥寥几个字:9月1日。开学。
中断了几年的日记在今天重新打开填上生活的记录时,他感到笔的滞涩。他不知道写什么,能写什么。真实的想法是不能书于纸上的,脑海里的对事情的考量不会在这里留下痕迹。李祥君尽量把字写得潦草些,潦草到他自己需仔细地辨认才能明白。陈思静没有再去翻动他的日记本,也许她没有那份好奇心。真实的李祥君已为她所有,他内心里的东西她已毫不在意了。李祥君明确了陈思静再不会对他的内心感兴趣后,把自己感触都倾诉到日记里,他在对自己说,他做自己的忠实的听众。当心里孤独寂寞时,柔和的灯光下沙沙的笔尖划动纸面的轻轻的响声为他排遣了令他不快的情绪,也就是在那天起,李祥君又开始写诗。写诗,就像接续做过的梦,在一个个灵魂颤栗的瞬间感受着似曾相识的而现在又渐渐明晰的情愫——淡淡的忧伤和惆怅。
八月十五已过,秋天的凉意就渐渐袭来,沉酽的夏日的情怀已惭成遥远的想象。天,湛蓝如漂,在云絮的那一面似还有夏日的歌飘过来,像秋天的雨一样,淋湿了人们的记忆。
李祥君这些天里总是沉缅于秋天所带给他的一丝秋风样的哀凉中,他有这样的心境除了陈思静的原因外,还有赵梅婷所叙说的种种不幸和愁苦。
陈思静的性格里承袭了陈启堂的果敢坚定的成分,又有母亲的执着冷静,热情洋溢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敏感机智的心。对于陈思静来说,没有天大的事,什么都会过去,包括苦难和悲伤;然而,又绝对没有什么小事,以小知大,细微之处可洞悉世事人心。她的快言快语注定了她常常令李祥君难堪,令他无法接受。
那一天,李祥臣中午到哥哥这里来。此时,锅里的馒头已经熟了。李祥君前后左右地转了几个圈后又走了,并没有多待一会儿。李祥臣走了以后,李祥君对正在地上玩小瓶的星梅说:
“星梅,你也没留你二叔吃饭?”
李祥君说这话时,抬眼看了一下在屋里炕上钉扣子的陈思静。星梅头也不抬地说:“我二叔也没说他要回家呀!”
李祥君笑女儿的诡辩,就亲切地在女儿的脸上抚了一下。他没有同女儿说下去,掀开锅,热气腾地扑上来,一股麦香沁人心脾。
李祥君捡完馒头,将屉布放进锅里,将帘子挂在后屋的一个钉子上,然后叫陈思静道:
“吃饭了。”
陈思静斜了他一眼,冷淡地说:“不吃!你自己吃吧,吃完再给你二弟送几个。”
李祥君感到不妙,他听出了陈思静语气里的不满。可是,自己没有指责她的意思呀,那只是在和星梅随便说说。李祥君明显地有一种被错怪被冤枉的感觉,他气闷起来,为陈思静的那句话为陈思静对自己错误的理解。然而,从另一方面,陈思静似乎也有诸多的不快,她觉得李祥君的那句话是冲着她说的,况且李祥君的那一瞥里有责怪的意思。她这样想,再看看李祥君沉闷的表情,愈加相信自己的相法。偏巧这时李祥君不识好歹地说了一句:
“面没发透,不启发,谁愿意吃啊!”
这是示威,这是抗议,陈思静遂皱着眉道:“你不吃,那你就别吃。人不吃,狗还吃呢,喂狗,狗还知道冲我摇尾巴。”
李祥君把馒头扔进盆里,道:“你啥意思?话那么难听,什么人呀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