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战争的选择(2 / 4)
嗯,索菲娅·弗朗茨小姐是个例外,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的好…好心肠,坚定不移的信任着自己的忠诚!
思维发散的安森忍不住翘起了嘴角,让旁边的卡尔眉头皱得更厉害了——这溷蛋,又在想什么坑人的馊主意呢?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不能轻易放弃辎重,更不能冒然在没有获取全部情报的前提下,进入扬帆城殖民地与路德维希少将对峙——不仅无法解除扬帆城被围困的局面,更会让我们自己也失去主动权。”收起地图,安森拍了拍自己参谋长的肩膀:
“既然他一时半会也无法攻陷扬帆城,而路易·贝尔纳已经集结起了殖民地周边所有自由派的力量,路德维希和他的圣战军就等于已经被局限在了十分狭小的区域内,除了继续啃扬帆城这块硬骨头外,别无选择。”
而这也是路德维希,或者说很多军官都会做的选择。
从雷鸣堡之战开始殖民地叛乱时期的扬帆城外的“决战”,安森大概总结出了自己遭遇过的敌人,以及所有盟友的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痴迷决战。
他们对待战争的脑回路大概都是相同的逻辑:首先在战场上找个对自己有利,或者对敌人十分重要的区域,而后制定抵达这里最快的行军路线,将全部主力投入到这片区域,最后要么主动,要么迫使敌人也压上全部力量,和自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对决。
在自己或被动或主动遇到的战争中,至少有五分之四都是这样。
安森也多少总结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基本上都可以用两个单词来解释:组织能力,以及后勤上水平。
因为一套自上而下的指挥系统太过昂贵——主要是培养合格的脱产军官太贵了——导致必须要到师一级的军队才有独立作战的可能;而倚靠畜力与粗糙基础建设搭建起来的后勤,也不可能支撑军队经验累月的在前线消耗。
于是对一个势力,一个国家最高效,最划算的战争模式,就是集结起所有军队杀到敌人家门口,和对方来场轰轰烈烈的决战,一场定输赢。
这种理念的巅峰,大概就是路德维希·弗朗茨少将心心念念的“大兵团模式”:数个军团组成几十万人的超级军团,以爆发式集中起来的力量,泰山压顶般突到敌人脸上,将其摧枯拉朽的彻底歼灭。
“而这一次也不会和之前有任何区别。”
面对卡尔的疑问,安森用一种十分令人信服的口吻道:“路德维希渴望的就是一场决战,或者说是符合他的想法,并且局势上至少对他有利的决战;只要我们给出诱饵,他就会主动找上门来。”
“我就只有一个问题。”参谋长忍不住打断道:
“且不说你要用什么诱饵才能让我们这位老上司上钩,你又怎么能确定扬帆城还没有陷落——万一他已经把城攻下来了,那难道不是全完了?!”
“攻下来?不可能,绝对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