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名次(1 / 2)
崔敦礼翻过页去,先是去批墨义的二十道题目。发现答得不错,对了十七道,虽然没能全中,不过普通的年轻学子有这样的积累也算是难能可贵。墨义是考基本功,回答是照本宣科,考官对此没有多大的兴趣。
看完墨义,他又拿起策论答卷,这才是考试的重头戏。快速浏览开来,看到策论题目为《教战守策》,内容: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
他一边看,一边频频地点头,越看心中越吃惊,心中的感受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此子恐怖如斯。
崔敦礼很快便看完了全篇,点头称赞道:“此考生才华横溢,犹如鹤立鸡群。”于是毫不犹豫地提笔在答卷上写下了一个“取”字,再将答卷递交给主考官王叔夜。
王叔夜接过来之后也是一边翻看,一边不断点头称是,全篇还未读完,便提笔写下了“中”字。
张行成对这篇策论也是眼馋,想一睹为快,只是碍于评阅试卷的规矩,不好中途插手。现在看到试卷完成了初步的评阅流程,便赶忙围上前去一堵风采。
王叔夜分析道:此篇策论先以设问句“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引出中心论点:“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然后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分五层意思,逐层展开论证。”一层先展开古今对比、二层对当时天下形势的分析、三层驳斥认为天下久已无事,变故无从发生的错误观点、四层提出具体教民以战的措施正反对比层层深入极为有力、五层是针对时弊的一针见血之论。
张行成也赞扬道:“侃侃而谈,利害较然,此真可坐而言作而行矣。读此则知天下虽平,忘战必危之说,诚笃论也。”
崔敦礼道:“此策论理正词严,气势充畅,剖析深细,说理精辟,论证一密,实乃上乘之作。”
王叔夜不吝赞美之词:“不曾想此子如此大才。若是让我来做此策论,也断难有此等佳作。”
他又说道:“前些时日我在西市遇见这位考生,观其衣着鄙陋,定是出身贫寒,想必平日里接触书籍的机会有限,却还能有这等笃论,足见其天纵之才。”
三人又围着梁泽的试卷,认真品读了《教战守策》,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将其放下,又激烈地讨论了一番,才回到了各自的位置接着进行阅卷工作。
在众人的努力下,这几日挑灯夜战,终于完成了所有试卷的批阅。期待着能再发掘出一位像梁泽这样的天才,不过直到最后也没有能够实现这个愿望。大家也都知道这样的情况再正常不过,毕竟奇才总是稀少难遇的。
其他试卷虽然也有几份答得不错,但因为有梁泽的试卷珠玉在前,所以对比之下就显得是平平无奇了。毕竟梁泽用苏东坡这位文坛巨匠的文章来应对考试,对其他考生简直是降维打击。
最后一天则是三位考官对试卷进行复评,并议定上榜考生的名次。
王叔夜做为主考官当仁不让,首先说到:“七言绝句《塞上曲》、策论《教战守策》,皆为上上等之作,墨义也可得甲等,此考生综合名次评定为甲榜第一,当之无愧。”
张行成和崔敦礼当然也是这么认为,所以都是异口同声回应道:“自是如此,我无异议。”